工具性与人文性——听语文交流课有感


我很少听语文课,一个是因为跨学科,不太敢评价,怕说了外行话,惹人家笑,所以干脆就不听;二个其实也是因为懒吧。不过,这次望江雷池中学来学校交流,却不得不去听了两节语文课。因为是外行,所以在课后的研讨会上,虽然主持会议,但还是没有敢发声,不过,想法其实也是有一些的,行家里手面前不敢发声,自己写在博客里大约不会有什么。
      语文课应该教什么?我没有研读过语文的课程标准,所以官方的标准答案是什么,我真的不知道,但是,站在一个数学老师的角度上,我觉得,语文教学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语文的工具性。二是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的工具性自不待言,我们之所以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必须要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普通的语言当然不用语文老师来教,但是高一层次的交流就必须要用文字的方式进行,这也是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语文来让我们学会准确地阅读、学会清晰地表达。我个人觉得这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义,也是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主要作用。
      语文的人文性是什么?任何一门语言都来自于我们的先民,而先民们在使用这门语言进行阅读和表达时,必然会使这门语言带有其民族性,通过学习语文使这种先民们凝聚在文字中的民族性得以传承,进而使一个民族的文化得以保存,这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当然,虽然文化不同,种族不同,习惯不同,但是同为人类,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必须包含有人类共同的情感,所以,语文的人文性学习中除了本民族的文化之外,我们也必须要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
      对于这两节语文课的具体教学,我实在是不好多谈什么,语文教学肯定有它自己的一套方法和流程,而且是特异于其它学科教学的。我想说的是,我发现,现在的语文课,至少是交流课,并不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即使是一篇说明文的学习,也并不强调语文教学中的最基础的部分,或者是,想强调,但是不知道如何去强调,对课文而谈课文,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语文与数学教学的一个最大的不同在于:数学是一门基于内容的学科,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掌握数学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而语文却是一门基于技能的学科,我们通过学习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掌握阅读与写作的方法。我的一位数学同行在听完了一节语文课之后疑惑地跟我说,这堂课有什么上的价值呢?学生并没有掌握哪怕一个生字,也没有谈到写作的技巧,有这个时间倒不如去刷几道数学题。这当然是个玩笑话,但是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语文教学对于语文的工具性的不重视。
      作为一个外行,妄谈不熟悉的学科教学其实是一件很狂妄的事,但愿我以上所说全是胡扯,不值方家一晒。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