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的课堂——《钓鱼的启示》听后感


9月23日上午为了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为了打造有效课堂,促进语文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老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孙军红主任在五一班讲授了一节《钓鱼的启示》观摩课。
    一、有趣导入,从课题开始
课前通过孩子们的预习和阅读,了解到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孩子们回答的基础上,孙主任及时的指导学生学会总结课文的重点,主要要抓住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五元素,来概述课文的大意。
板书课题,从“钓”字导入,把“钓”字中的一点作为鱼饵,激发对本篇课文的兴趣,从而引出发生的地点:小岛,时间:捕鱼的前一天晚上,事件:钓鱼获得的启示。
二、直奔启示,学习课文
     在阅读过课文后,孩子们很容易就能得到钓鱼过程中所获得的启示和道理。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孙主任针对重点句子启示由浅及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课文中提到道德是是什么?(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否是什么?(把鲈鱼带回湖中)。把问题简单化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理解课文,犹如听故事
师:同学们,作者钓到大鲈鱼,为什么非让放回湖中?
生:离捕捞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师:作者为什么不愿把鱼放回湖中,文中哪个句子或词语可以体会到?
生:依依不舍
(读出作者的不舍)
在孙主任的引导下孩子们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把问题抛给学生: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做?让孩子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结合生活体验,探寻“我”不愿把大鲈鱼放回湖中的原因,体会作者的艰难的心理抉择,体会父亲让作者明白道德的问题,坚决要把鲈鱼放回湖中的态度。对学生朗读课文进行指导,展开想象说话的方式更加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体会启示,联系实际生活
    课堂中孙主任多次与学生之间展开情境对话,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父亲的情怀,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谈话中就明白了做人的大道理。联系实际生活,在学习中你是否遇到过这么诱惑人的“鱼”,你又是怎么做的?
    孙主任的这节《钓鱼的启示》以读代讲的形式,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生情,在读中体会启示。把课堂归回给孩子们,在读中学习,思考,品味。
她的课堂深入人心
                        ——《老人与海鸥》听后感
                                                 台然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是小学六年级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在这万物的世间,不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动人的,人与动物的感情同样是感情颇深,耐人寻味的。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很多人多听过,讲的是是件人与动物之间很感人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真实的感人的故事。
听着马文杰老师的课,仿佛把我们带回到那个老人常去的那片沙滩上。在马老师温文尔雅的课堂中,感受这人欧情深的课文,感叹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实意。
一、从书中插图入手,体会老人与海鸥的情谊
师:孩子们,从课文插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副老人的遗像,一群海鸥。
师:你觉得海鸥在干吗?
生:在老人遗像上空,海鸥在盘旋。
师: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文中的第15、16、17自然段讲述了在安放老人的地方,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师:请同学生再读课文,体会从意想不到的事情中,老人与海鸥的感情。
生:海鸥对老人的依依不舍,对老人的爱。
......
整节课马老师的教学环节紧凑,环环相扣。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从不同形式的阅读中。关注孩子们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感悟老人对海鸥的如亲人般的爱,老人去世后海鸥对老人的不舍。
    整节课对于孩子们的评价语及时、得当、富有新意。每个提问都会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评价语准确又精炼,在和学生互动的同时充分关注到了孩子们学习的状态。在学中读,在读中学。
   《老人与海鸥》这节课虽然结束了,我想在孩子们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一位身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的老人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们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在老人与海鸥之间,老人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长时间的相处,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当海鸥们知道老人离世后,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动物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