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回归课堂——听老师公开课《猫》有感


10月20日,迎江区初中语文三定备课教研活动在罗塘中学举行,本人有幸观摩了李芳芳老师的公开课《猫》,课堂上,李老师那娴熟的驾驭能力,激情的教学语言,准确的切入点,恰当的问题引导,及时的写法提炼等一切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不得不说这是一堂很实在、很有效的公开课。
因为教学是艺术,艺术必有缺憾。李芳芳老师的这节课的瑕疵最主要的就体现缺少对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指导上,一堂课下来,大都是老师以问题引领着学生参与、思考、感悟和迁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对课文语段或语句的朗读来参透其内涵,从而达到内化于心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它是学生阅读最常用的方法。
新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大多是包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文章,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感人至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朗读这种表达方式来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朗读这种表达方式最能在朗读过程中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情感美。
     所以要提高初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趣,使他们的思维融入课文的意境中去,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朗读是实现这一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当我们在剧场、影视或收录机里听到那声情并茂的朗读时,会被它所吸引,所打动,进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不知不觉地进入到那美妙的意境中去,因为朗诵有一种渲染情境的魅力。就像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寿镜吾先生朗读的情形:“……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当时,幼时懵懂的“我”并不理解这些语句,但“我”至今还记得先生朗读的情形和难懂的语句,这恰恰说明朗读的魅力所在。
朗诵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其它手段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不能因抢进度而淡化朗读甚至抛弃朗读。
    一、朗读有利于传递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它一刻也离不开情感参与。这种情感,包括教材所包含的作者的写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融会贯通,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仅仅要求教师教学时有充沛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要把这种情感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并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参与,来正确体会教材所蕴涵的情感。有些文章,与其多“讲”不如多“读”,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理解作品,并把教材情感传递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如郑振铎的《猫》,字面意思是易懂的,但作者在字里行间又蕴涵着怎样细致的感情变化呢?这就需要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那时太阳光温暖的照着,欣赏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
    “我也怅然的,愤然的,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一句的朗读处理可带动一段,一段的细心体会有助于全文的把握。
    二、朗读有助于知识的传递。反复朗读,品味语言之美。语文课中的文学作品属于语言艺术,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首先要设法让学生在朗读中进行语言的审美感知,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立体感受,产生如见其人、如观其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审美感受。
    同样是《猫》这一课,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养猫给我带来了乐趣,所以一旦失去猫,就给我带来了辛酸和痛苦。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一些句子,哪些句子?与失猫之痛,作者的沉痛心情有关的句子。把它划下来,边读边划。下面开始,看谁找得最准确。”(生边读边划课文)
学生可能找的句子有:(有选择的进行朗读指导)
①“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②“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点拨:体会一下,小侣表达出我怎样的心情?如同家人一般逝去的感受。)
③“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点拨: 抱着一丝侥幸,正是喜爱这一只猫的体现。)
④“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⑤重点品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
小结:第一只:酸辛;第二只:怅然、愤恨、诅骂;第三只:更难过得多
前两只:痛惜    第三只:痛悔
这种有声有色的课文,只有朗读,才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用词之精、遣词之美。
三、朗读能培养学生语感。新编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应提倡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往往语文水平也较高,因为朗读的水平最终归结于对课文的分析理解的水平。反复朗读能使许多优秀篇章储存在大脑里,无形中也增强了语感,这反映在写作中就能表现为语句的连贯、流畅与词汇语言的丰富;反映在口头表达上,就表现为语言的自然、清晰、达意、得体。
    总之,朗读的作用很多,多读才能多说,读好了才能说好,所以,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就对朗读教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让我们赶快让朗朗读书声回到语文课堂上来吧。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