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科书编写思路
1. 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
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单元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
2. 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教科书构建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
“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有机整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3. 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大部分单元的“交流平台”,都聚焦学习方法,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出一些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在练习活动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教科书中的每一个练习活动,往往不只是简单提出一个学习要求,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某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方法运用的过程。这些练习活动蕴含的学习方法,都可以举一反三地迁移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和表达实践。
4. 突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教科书着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不论是练习活动的设计,还是语文园地的内容安
排,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突显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比如,关于词语的练习活动,关注词语的表达效果,但又不只是关注相关的语文知识,而是促使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词语、运用词语,提高学生对词语的把握能力。
教科书还努力加强阅读和表达的联系,促进读写结合,将阅读中的收获迁移运用于自我表达,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二、教科书主要内容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五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其人文主题分别是“触摸自然”“革命岁月”“保护环境”“艺术之美”“走近鲁迅”。有一个单元是以小说文体来组织的单元。还有两个单元比较特殊:第三单元“有目的地阅读”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是围绕阅读策略的学习编排的;第五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 是一个习作单元,是围绕习作能力的培养编排的。
1. 阅读。
(1) 精选文质兼美的课文。
在每个单元中,都精选程度适宜、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课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养成良好品质。
精读课文,一般从朗读理解、积累运用、拓展实践等维度进行课后题的设计,着眼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促进语言积累和运用,启迪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部分课文后安排了以下栏目:“阅读链接”,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或语言形式相似的短小篇章或片段,由课文自然延伸,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对比阅读,扩大阅读视野;“资料袋”,提供补充材料等方面的阅读资料;“小练笔”提供练习机会,引导学生由读学写;“选做”设计更为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课题旁有星号的是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指向“粗知文章大意”的教学目标。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呈现方式也有所不同,不安排写字,不设课后题,而是在文前安排“学习提示”,提出要求学生思考的问题,或提出相关的学习建议。略读课文承担的另一个功能,是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学习提示“结合资料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体现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借助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编排阅读策略单元,集中学习“提高阅读的速度”策略。
教科书第三单元是以“有目的地阅读”为主线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这种单元类型, 不以双线结构的方法来编排,而是完全以阅读策略为主线进行编排。
这个单元的编排体例不同于其他单元。安排的两篇精读课文,将文前的“学习提示” 与课后题相结合,展示了有目的地阅读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策略;一篇略读课
文,迁移运用这个策略。三篇课文题材、体裁各异,旨在告诉学生,无论阅读何种类型的文章,都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学习提示”提出阅读任务,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课后题和旁批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过程中,为了达成阅读目的,用了哪些阅读方法,回顾自己的阅读思维过程。三篇课文任务分工不同,《竹节人》通过学习提示, 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也会不同。《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课文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故宫博物院》引导学生将在前面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逐步实现“有目的地阅读”。
单元的“交流平台”对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示学生要在今后的阅读中自觉养成“有目的地阅读”的习惯。导读、助读、练习系统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单元形成一个系统,逐步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这些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阅读方法,学会有目的地阅读。
(3) 安排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安排文言文《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以短小而富有趣味的段落篇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教科书作了准确定位,并通过课后题体现出对六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学习文言文,借助注释和资料疏通文意,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 习作。
教科书重视表达,同步推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加强习作教学。
(1)编排专门的习作单元。
第五单元是专门的习作单元,是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编排的单元。这个单元以“围绕中心意思写”为主线,通过一系列阅读和习作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文章,了解如何把中心意思写清楚,学习在确定中心意思之后,如何围绕中心选取事例,并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这个单元的体例与普通单元有所不同,先安排两篇精读课文,然后是“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之后是两篇习作例文,最后是单元习作。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定位与其他单元不同,直接指向表达,强调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每课的课后题都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交流平台”以精读课文为例,提炼出本单元的阅读要点:体会、总结围绕中心意 思写的具体方法。紧接着,就是“初试身手”,让学生趁热打铁,一是围绕“戏迷爷爷”, 对已提供的材料进行判断,选出“适合的材料”;二是依据给出的题目,思考围绕中心可 以选取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写。然后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均配有旁批,在典型的地方加以批注,分别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运用具体方法,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作用和效果。
通过这几个板块,形成习作单元的完整结构:“导语”点明语文要素(习作要
求)——精读课文学习表达方法——“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表达方法——“初试身手”初步尝试运用表达方法——“习作例文”进一步感悟、积累经验——“单元习作”呈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 每个单元中的习作编排。
教科书针对第三学段课程标准的内容,在习作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更加注重表达方法,强化表达效果,重视表达的丰富性。
每个单元中的习作,精选话题内容,着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培植表达自信。话题的情境创设力求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有话可写,乐写愿写。除了引导学生写人叙事,还引导学生写观点类文章,以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满足学生表达自我的需要。如, 第六单元习作“学写倡议书”,鼓励学生就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并分点写清楚倡议的内容,使习作成为学生自我表达的工具,激发学生主动习作的内在动机。
在每次习作中,加强习作指导,降低习作难度。为了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教科书根据不同话题的不同特点,对学生的习作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第三单元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通过举例的方式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思考自己身边让生活更美好的究竟是什么;再让学生“想一想它是怎么影响你的生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写好之后,再开展一次“共享美好生活”的主题班会,和同学分享。教材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完成习作,这些指导性的内容不只适用于完成某次习作,其中也蕴含着完成某类习作的方法路径。
(3) 随机安排课后“小练笔”。
教科书在某些课后灵活地安排“小练笔”,促进读写结合,由读学写。比如,结合课文《穷人》,让学生写一写在渔夫和桑娜对话时,桑娜在沉默中会想些什么,把她的心理活动写下来,继续落实通过心理活动感受人物形象的要素;课文《少年闰土》的课后,让学生从自己的照片中选出一张,模仿课文“闰土月下刺猹”那一段,写一写当时的场景。通过这样的练习,由读促写,让学生从课文学习表达,培养学生随时随处提笔写作、记录生活的好习惯。
3. 口语交际。
本册教材安排了四次口语交际。交际话题各有侧重,既有侧重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当众表达能力的独白类话题,如“演讲”;也有侧重培养学生交流讨论能力的对话类话题,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会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他人的看法,如“请你支持我”“意见不同怎么办”“聊聊书法”。教材充分关照各种类型的交际话题,从不同角度推动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发展。
教材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关注交际目标的达成,着力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如,“请你支持我”中建议学生“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让学生学会遵守交际规则;“意见不同怎么办”中建议学生“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礼貌待人。通过一系列的目标
达成,使学生学会遵守交际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品质,让学生勇于交际、乐于交际。
4. 语文园地。
全册教科书除了习作单元没有安排语文园地,一共安排了七个语文园地,围绕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拓展运用。
语文园地设置了以下栏目。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大多通过与学习伙伴交流的方式,将语文要素具体化,呈现期望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需要掌握的方法、养成的习惯或形成的观念,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无意识的行为变成有意识的行为,主动运用于今后的语文实践。
“词句段运用”延续中年级的设计理念,并体现高年级的学段特点,安排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书写提示”要求书写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并引导学生欣赏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日积月累”集中安排古诗、成语、名言警句等传统文化经典内容。
5. 快乐读书吧。
延续各年级的编排体例,以“快乐读书吧”带动学生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课程化。本册结合“小说”单元,推荐学生阅读小说。“快乐读书吧”设计两个内容板块:“你读过吗”“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推荐书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在“快乐读书吧”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方法提示:“很多小说中人物众多,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较深的印象,这些情节让我们记住了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通过这样的方法指引,使学生在阅读小说时读得更深入、方法更得当,体验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6. 写字表、词语表。
教科书后附有“写字表”和“词语表”。“写字表”列出了本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列出了本册精读课文要求会写的词语。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 个左右,其中2380 个会写。
2. 会写常用汉字180 个。
3.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
4. 能用毛笔字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5.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4.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主要内容,通过情节、环境、心理等体会人物形象,并说出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要点。
6.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分号的不同用法。
7. 诵读优秀诗文,把握语调和节奏,能够通过注释和想象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8. 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 万字。
(三)习作
1.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
4.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四)口语交际
1.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 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恰当应对。
4. 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 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 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四、使用教科书要注意的问题
使用教科书,要树立整体的观念,关注教科书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树立方法意识,将方法指导有机融入教学过程。
1. 识字与写字。
学生在六年级之前已完成认识常用汉字三千个的任务,但在六年级的教学中,依然要重视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写字教学,应在指导学生写规范、端正、整洁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行款整齐,书写美观,并且有一定的速度。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鼓励学生勤于练字。可以举办与书写有关的活动,比如硬笔、毛笔的书法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书写作品,在活动中感受汉字书写之美,进一步激发书写的兴趣。
本册教材的多音字都标注了拼音,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多音字的方法,形成分辨多音字读音的能力,在阅读时遇到多音字能借助字义推断字音。
阅读策略单元的写字教学,应有别于常规单元,以确保学习方法的整体性和流畅性。在策略单元中,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如果与阅读目的无关,可以直接跳过去;与阅读目的有关的,则需要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字典和资料进行理解。在学生完成阅读方法的学习交流之后,再进行写字的教学。
2. 阅读。
阅读教学,要通盘考虑课文的教育价值,兼顾几方面目标的实现:一是体现本单元的重点目标,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二是体现本课特点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基于文本的特殊性,挖掘有教学价值的学习内容;三是落实学段的常规性目标,完成本学段每篇课文都要完成的基本任务。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每篇课文的课后题确定教学内容。
本册有些课文篇幅较长,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含蓄、深刻,教学时,应留出充分时间让学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用完整、通顺的句子复述课文,以检测学生把握内容的情况。不能只让学生关注某些词句、段落,避免阅读的“碎片化”。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主旨,要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充分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再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总结。教学情感表达细腻、丰富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的场景、人物、细节,从中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要避免对课文的解读“标签化”,脱离文本。
高年级要求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如本册中“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给学生习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教学时,要避免讲得过深过细,不要加重学生的认知负担。
要准确把握略读课文、文言文等不同类型课文的目标定位,避免拔高要求。略读课文的教学主要提倡学生能根据“学习提示”进行自主阅读,迁移本单元中学得的方法,以学生交流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文言文的教学,可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相关资料,结合想象来理解课文的大意,并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来体味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阅读策略单元中的课文和习作单元中的课文,各有用途,应避免定势思维,用好课文,指向核心目标的达成。教学阅读策略单元时,要让学生先明确有目的地阅读的要求,明白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采用不同阅读方法的意义,了解每一课介绍的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能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尝试运用。同时要鼓励学生交流阅读体会,真实地汇报自己的阅读情况,和同学一起讨论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体会到它的好处,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去。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应重点指向表达方法,让学生体会如何围绕中心意思选取事例,并把重点部分写具体。习作例文可以作为指导学生“初试身手” 或“习作”的范例,但注意不要限制学生的习作,防止学生机械模仿。
要重视课外阅读,将课外阅读课程化落到实处。要充分利用“快乐读书吧”,做好关于小说的导读,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组织交流阅读体会,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并学习到一定的阅读方法,有一定的阅读收获。
本册教科书采用难字注音的方式,标注单字音,方便学生知道字的本音。朗读时,可读字的语流音。如,“高粱”的“粱”注音为liánɡ,朗读词语时,“粱”读作轻声。
3. 习作。
准确把握习作的目标要求,让学生进一步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因此,习作要感情真实,并且学会使用恰当的语言。每次习作话题,设定适当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尽力避免定位不准、拔高要求的问题。
习作教学要继续重视引导学生修改习作,并且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教科书在很多习作中,都提示学生写后进行修改,并且能参考同学提出的修改建议。教学时要让学生每次习作后都有自我修改和与他人互换修改的环节,保持良好的修改习作的习惯。
要强化习作的交际功能,使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教科书对写后交流的提示,体现了书面表达的交际功能。习作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对象意识,引导学生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感受习作的乐趣,体验与人进行书面交流的成就感,彰显在作后交流中提升习作能力的理念,避免作前的过度指导束缚学生的灵性。提倡从学生的习作成品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将习作的具体指导放在学生习作之后,引导学生作后充分交流,在与同伴、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读者反馈获知如何修改习作。
另外,要特别重视习作单元的教学,准确把握习作单元的编排意图,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条主线开展教学。找准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习作例文的定位,对单元中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等相关资源进行有效组合,使学生通过学习习作单元,学到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有效方法。
4. 口语交际。
要依据不同的口语交际类型,设计符合交际话题的情境,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倾听、
表达或应对能力。多给学生创造当众表达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成段表达,避免对生活场景的简单重复。
要重视交际方法、策略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完成真实交际任务的同时,实践交际方法,学习运用交际技巧和交际策略。通过不同交际话题、不同交际情境,使学生有机会面对不同场合(正式场合、非正式场合)、面对不同交际对象(多人、一人),学习在不同情境下实现交际目标,发展口头表达能力,不断增强交际的勇气和自信心。
在本册的口语交际中,除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对象意识,要求学生与人交流时能尊重和理解对方。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话题和情境,让学生参与、展示、倾听、思考和交流,体会交际过程中既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又能尊重对方的方法。
除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课,还要重视日常教学中无处不在的口语交际活动,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品质,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比如,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述,让所有学生都有表达机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口语交际课中的学习成果。
5. 写字表、词语表。
“写字表”供复习总结之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灵活使用。“词语表”中的词语,要注意引导学生加以积累和运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强化语言运用的意识。
五、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和编写意图
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教学的参考用书,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把握教材特点,领会编写意图,明确教学要求,并提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建议。需要强调的是,本书中的教学建议、教学设计、课时安排等,只是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教学的基本依据,仅供教师教学时参考。教师要结合当时、当地、本人、本班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进程。
本书按照教科书的编排体例,在每组前面编排一个单元说明,介绍每组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对教师理解每组内容和进行教学整体设计有所帮助。
每课一般包括“教材解析”“教学目标”“教学建议”等内容,有的还提供了“问题提示”“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举例”。
“教材解析”,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等进行解析,为教师解读文本提供借鉴。“教学目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通过学习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学建议”,根据教师教学的需要,突出教学中最重要的写字、朗读指导、课文教学和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内容,提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建议。教学建议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利于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加强
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同时注意符合实际,兼顾城乡,体现弹性。 “问题提示”,主要针对教材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也
有的是针对教学的重难点提供一些方法的指引。
“教学资源”,主要是提供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参考资料,供教师备课时参考。其中有的可以用于教学过程,有的则只供教师阅读,不必告诉给学生。
“教学设计举例”,是教学设计的案例,有完整的课时设计,也有教学片段设计。为了体现教学设计的多样化,有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建议里的思路,有的则与教学建议的思路不尽相同。
另外,本册教师教学用书提出的每课教学时数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定。教学设计举例中的课时安排仅供参考,教师可不受此限制。
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本册教科书配有多种辅助教学材料。除教师教学用书以外,还配有写字教材、教学挂图、投影片、录音带、CD、同步阅读《梦中的旅途》、人教《快乐读书吧·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人教金学典同步练习册·同步解析与测评》、生字生词卡片(教师用、学生用)等,供教师和学生选用。
教师在使用本册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的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建议,可以来信反馈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