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来源:小学《语文》教科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习作四】
主题:关注身边的事
适合对象:四年级二班学生
一、学习目标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生活素材。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社会,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或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作业设计
(1)、设计意图
1、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结合语文学习,能就有关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看法。
2、培养孩子从小就学会用全球的眼光看世界,用民族的理念秉承传统,心胸敞开,知己知彼,站到一个制高点,以平和的心态找寻生命的意义。
(2)、作业内容
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收集资料,增加对世界的认识。
1、教师提供的范围
教师提供几个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学生任意选择一两个,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写下自己的一些想法。
2、学生自选
学生可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国家,搜集资料,谈自己的感想。
(3)、作业的呈现形式
可以是电子版,可以是纸质版,或二者兼有。纸质版的,可以打印,可以手写,也可以以手抄报或卡片等形式呈现。
三、评价标准
1、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性评价)
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本次的作业情况在该班学生作业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是否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把一个学生的作业放在全班范围内,和其他人比较,从内容的取舍、文字表述、思考问题角度、排版、设图等方面分析该作业的优缺点。
2、绝对性评价(目标参照性评价)
主要依据学习目标和教材相关内容来测量学生本次的作业情况,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进行评价时,每个人的作业情况只与统一的、固定的客观标准进行比较,即这种评价并不照顾评价对象的整体水平状况而提高或降低评价标准。
本次作业是否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社会,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
3、个体内差异评价
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即对被评价者过去的作业情况、关注问题的方面、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现在的情况对比。主要以鼓励为主。
四、评价、反馈的形式及其合理性分析
(1)、评价、反馈的形式
1、内部评价(自我评价)
由作业设计者或使用者(学生)自己实施的评价。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可以从关注的主题、资料搜集和整理情况、作业的呈现形式(手抄报的排版、色彩)等方面入手。
2、外部评价
被评价者之外的同学、老师或专业人员对评价对象进行统计分析或文字描述。
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主要依据学习目标和教材相关内容来测量学生本次的作业情况,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的要求。二依据学生个人本次的作业情况在该班学生作业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三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关注学生的成长点,积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断引导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除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其他方面(态度和能力)的发展。
(2)、合理性分析
从课标、教材、学生和教师等方面入手,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评价反馈情况分析该作业的合理性,进行教学反思。
从教学目标上看,该作业设计体现出了对探究学习的关注,探究所处的世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分析问题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教学原则来看,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哪个国家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而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去比较和思考。从教学过程的规律来看,该作业的设计遵循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在其主导作用下引导学生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小学中段在综合性学习部分应达到的目标是“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的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在本册书中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的习作,提到让学生去发现值得关注的事,学会搜集整理资料,本次作业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小学生在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中出现“飞跃”或“质变”,这个关键年龄出现在小学四年级(约10-11岁),该作业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去完成这项开放性的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也证明了初衷。
五、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估计或学生作业情况分析
1、完成作业情况估计
以前的教学中很少留类似这样的开放性作业,作业内容有些难度,虽然之前学生在学习中也涉及到很多开放性的课题,但仍担心学生可能做不好。
孩子们搜集的资料很丰富,整理的相当有条理,这很出乎意料。
2、作业情况分析
这次作业主要显示了孩子们眼中其他国家的概貌、他们用童稚的眼光看世界时的感触,以及在他们眼中未来世界的样子。
在内容上,学生们对所选国家大致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于形式上,有A4纸打印版,有摘抄式的整理,有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的等。
任塞雅同学的作业涉及到从中国和美国的代表性动物和经济发展看两国的区别,韩莉莎和郑慧慧谈到了中美两国的教育问题,王明义谈到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敬仰和保留,李宽、夏盈盈插上想象的翅膀畅谈了对未来世界的想往……
从这些作业中能够看到学生对所生活的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他们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孩子们所抱有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是应着力培养的,能够运用比较的眼光看待大千世界,又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坦然处之,这对他们的成长极为重要,也是本次作业的重要目的之一。
3、作业成果
作业收上来后,同学们完成的不错,于是又把此次作业加以整理,教师写序言,学生设计封面、目录等,编成了一本杂志。
六、补救或改进措施
由于初次布置这样的作业,从教师方面来讲,经验不足,在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上还有些不足之处,以后会逐步完善评价措施。通过这样的综合性作业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全面培养全体学生的素质。
本次作业在形式上略有新颖之处,但是,在细节上还有些不够细致,做得不够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继续本着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以最新的教育观念为引领,会继续开拓创新,做好细节,夯实基础,且行且探索。在教学中多留一些类似的开放性作业,切合学生自身实际,联系学生生活,把这项作业常态化
设计说明
设计理念
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课堂教学和作业的布置应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该作业强调学生关注所生存的世界。立足长远,运用哲学的思维,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用全球的眼光看世界,用民族的理念秉承传统,心胸敞开,知己知彼,站到一个制高点,以平和的心态找寻生命的意义。
加强学科的联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走出课堂教学及学科局限,着眼于新旧知识的结合、多学科知识的结合等进行作业设计,密切作业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有两个单元主题分别是“我的家乡在变化”、“我和外界的联系”,此次作业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丰富和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本次作业强调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值得关注的事,并能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完成作业,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外界的接触面越来越广,让学生合理利用媒介查阅资料,即是运用了微机课学的知识,结合品社课“我和外界的联系”整理资料,结合语文学习更流畅的表述自己的观点,运用美术课的知识把作业具有美感的呈现出来。这些知识的运用加强了不同学科的横向联系。
注重作业设计的迁移性和情境性,在习作四的基础上进行了迁移设计,从课标出发,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结合语文学习,能就有关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看法。树立大语文观的理念,本着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宗旨进行作业设计,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有机地联系起来。
设计目的
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生活素材。结合语文学习,观察社会,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或值得关注的问题。
设计思路
四年级下册习作四的训练内容是用一双机敏的眼睛,发现生活中值得关注的事情,能对生活中的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基于此,我对此次习作进行了迁移学习设计。按照“发现生活中值得关注的事情”的思路,设计了“睁眼看世界”这个作业,引导学生关注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并对其进行思考。
教师提供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学生也可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国家,搜集资料,谈自己的感想。上交的作业可以是电子版,可以是纸质版,或二者兼有。纸质版的,可以打印,可以手写,也可以以手抄报或卡片等形式呈现。
根据学生的情况不同,对作业的完成层面要求有所不同,一般学生可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优秀的学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建立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兴趣。
本次作业设计的启示: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的乐园,这样的作业才是学生的开心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