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课,我们进行了识字教学的探讨。在这节课的研讨环节,老师们争论的焦点有以下这几个:
一、随文识字能否一节教识字,一节教阅读?
这个观点是我总结的,老师们当时这样说:“这样教识字不实在,跟唱戏一样,学生能学会吗?我是一节课教识字,一节课教课文。”一听这发言,就能够推断这位教师对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是焦虑不安的,觉得没有经过自己亲自教,学生就学不会。一节课只教生字,一课生字一般有10多个会认的、几个会写的。生字学习本来就枯燥,如果一节课只是围绕十几个字读、组词、书写,学生会喜欢语文课吗?再者,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等心理干扰,又有多少生字会被记住呢?
执教《青蛙写诗》的崔丽君老师采用了随文识字,她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师生交流。
2.出示没有标点的青蛙写的诗,请学生朗读,引出帮助的朋友,然后师生共同读课文。
3.用“有……有……还有……”回答课文问题,再读有标点的青蛙的诗,学习“串”字。
4.指导书写“下、雨”两个字。
(三)拓展延伸
1.拓展仿说,小猫、小狗模仿青蛙写诗。
2.青蛙过河再次认读巩固生字。
崔老师在这节课中牢牢绷紧识字、写字这根弦,朗读是为识字学词服务,生字多次复现,生字书写指导扎实,真正实现了随文识字。质疑这种教学方法的老师无非是觉得这节课环节多,显得花哨。其实每一个环节都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每一个环节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是强迫学生参与,这就是教师教学的艺术。
二、 一节课要把课后会写的生字全部教完吗?
按照教育部对小学语文每节课都要有10分钟左右的书写时间的要求,我认为可以把一课要求会写的几个生字分散到两节课,这样既保护学生未发育完善的手指关节,又防止写多了会忘记。分散任务,减轻学生负担。当然,如果这些字有规律,比如结构相同或者读音相似等,还可以归类教学,提高生字教学效率。
三、 笔顺该怎么教?
笔顺该怎么教?教笔顺的目的是为了把字写美观,不能为了考试会考到笔顺就把笔顺教学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有的老师教笔顺是让学生书空笔顺,并念出笔画的名称;有的老师教笔顺是像考试一样,让学生写出每一笔。我认为采用哪一种方法以不增加学生负担为宜,既让学生知晓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进人后关门等常规笔顺规则,也让学生明白一些特殊的,如火、方等字的笔顺。
四、识字课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如何更有效?
识字课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无外乎交流识字方法、生字组词等,交流的有效、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低年级这样的阶段,小组建设也是重要的内容。所以低年级识字教学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在追求合作学习质量的同时,也要关注小组的人员分工和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 识字教学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怎么办?
识字教学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是正常的,因为不讲字理,学习这些横竖撇捺组成的符号的确是一种煎熬。语文教育的前辈们早就提出拼音教学和生字教学的趣味性是有原因的。为了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语文老师们创造了很多的识字方法:1.字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的六书构字特点,来教汉字,象形字探索它从图画到符号的演变过程,会意字关注它如何取两者或者多者的意思组合成新字,指事字体会其智慧创意,形声字感悟其形和声的表音、表意特点。2.韵语识字,《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笠翁对韵》等古时候留下来的识字读本有一些被选入语文教材,这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朗朗上口的识字材料来识字。3.字族文识字,比如“青”“包”等字的字族文,语文教材中就有。我们也可以根据学到的一些形近字,编一些字族文儿歌帮助学生识字。4.生活识字,其实这不能算作一种方法,但是它确实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学生每天都会见到一些门牌、标语、新闻等,如果学生有生活识字的意识,他就能独立认识很多字。识字方法还有很多,关键是我们的老师遇到生字时,要心中有数,不同的生字采用不同的识字方法,增加识字的趣味性,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六、如何兼顾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和课堂纪律?
这俩问题表面看似乎不搭,但是它确实是低段老师们的课堂困惑。教师创设情境,想给学生一些轻松、有趣的识字环境,但是有些学生却“蹬鼻子上脸”,开始“大闹天宫”。这个问题归根结底不在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而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纪律约定。纪律条文要从学生中来,纪律有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纪律的执行要严格、公正,尽早使学生的纪律意识由他律转变为自律,只有如此,课堂才不会教师大声讲,学生小声说的局面。
一节识字课,崔老师和学生碰撞出很多的思维火花,一节识字课,也让听课老师们提出这么多的疑问,我只是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解惑,也许有不足之处,期待商榷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