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竹君:《整本书阅读》方法论


阅读对青少年非常重要,这也是进行语文教育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教育过程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困境还是很多的,比如:面对繁杂的教学任务读书时间问题、如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的问题、阅读能不能给学生成绩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的问题......这些都一直影响着教育者开展整本书阅读,也是一直影响我开展整本书阅读的问题。看了刘竹君老师的“整本书阅读”的行与思,我受到了很多启发,阅读是一种爱好、一种素养,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能太过功利地看待这件事情,不要要求看了书就能提高成绩、就能说出的每句话就像口吐莲花,就能文思泉涌。放下这种功利,我相信在进行阅读会愉快很多。
刘竹君老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也遇见了很多问题,像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社会(如各种阅读工作坊、亲子阅读等)的影响大于校园。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此时儿童的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社会的阅读习惯具有一定的陪伴性和浸染性,能有效促进儿童的阅读:低段儿童的识字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而整本书阅读需要一定的识字量,需要一定的生活体验能力。小学阶段的阅读已习惯的养成和兴趣激励为主,可以与社会活动进行很好地打通。但就整本书阅读来看,“读明白”和“读后又用”是家长取舍的标准,成人更关注儿童阅读文本是对阅读真确、清晰、有条理地吸纳,甚至期待儿童能“正确”理解作品的主题与概念,从而带来整本书阅读的一系列问题。
另外一方面,学校在推荐整本书阅读方面也会遇见一些意外阻力。学生读书习惯、读书兴趣、读书能力不同而参差不齐。缺乏整本书阅读系统性阅读知识,有没有相应的课程,就必然导致整本书阅读出现各种问题。
但遇见问题,不能一味逃避问题,只要击破各个困境,就能取得一定进展。在开展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刘竹君老师抓住经典、学生、作家三者相互之间的联系,以融合校园阅读活动和社会阅读活动,引入适当的整本书阅读知识与方法。她总结出整本书的阅读方法有:
一、图文结合。在开启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与图文进行结合,这样既可以丰富文学经典的内容,又可以避免单一的读图文化。例如,她在指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找出王家明先生《难忘的书和插图》一书中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十二幅插图,分别是《把摩尔人推下船去》《在住处周围插了结实的木桩》《到失事的大船上取东西》《以狗和鹦鹉为伴》《造船》《发现人的脚印》《山顶瞭望》《发现一艘新失事的大船》《和星期五一起巡视领地》《战斗》《抓了俘虏》《再次遇险》。引导学生仔细看这十二幅图,抓住鲁滨逊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
二、借助诗歌的力量。每一个孩子都是诗歌的原居民,中小学生阅读本身就是一个诗化的过程,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也是可以用诗歌来表现的。例如在《繁星.春水》的阅读中,启发学生关注冰心诗歌的语言特点、意向特征及其蕴含的童心童趣——
夜整长呢!能下些雨也好,窗外果然滴沥了——数着雨声罢!只依旧是烦郁么?
这里写的是雨,但每个诗句的结尾处的叹词,好精妙,是情感的起伏波澜呢!用诗歌美好的语言,动人的旋律,吸引学生阅读。
三、主题式阅读。主题式阅读最重要的意义是启发学生的问题聚焦意识,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尽可能引导他们做一些相关资料阅读,或者一些深入性的精读,通过一个问题,有效地带动整本书阅读,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方式和思维方式。
四、整体推进与个体阅读。整本书阅读,既要关注班级整体阅读推进,也要特别留意学生个体阅读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一本书每个学生读完的感受不同,我们可以求同存异,交流共同点并能分享独特感受。
在推进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会遇见很多问题或困境,也会有很多挫折,但我相信只要带着我们对阅读的热爱一直探索,推进整本书阅读就不再是难事。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