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年级后,生活语文教材内容难度明显增加:课文篇幅长,生字词多,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大。本节课我选择的是一篇记叙文《我给妈妈当老师》,通过学习妈妈前后出游的巨大转变教育同学们: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文明有礼的好习惯。反思整个备课和教学过程,有优点也有不足,现做出总结,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
一、将语文教学落脚到生活中来,联系生活
在备课时,我依据课标要求,将课标分解为本节课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落到实处。除了听、说、读、写等语文元素的学习训练,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语文学习转化为培智学生的生活应用。考虑到这一点,我在讲授妈妈随手扔垃圾还不愿意捡起这个故事后,自然过渡到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图片出示校园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主动捡垃圾和对垃圾视而不见。通过让学生对比判断,进行及时的环保教育,知道在生活中要养成不乱丢垃圾、随手捡起垃圾的好习惯。此外,在课堂总结时,课件展示同学们生活中的文明环保行动,大家互相分享交流,感受赞美,也是对环保意识的一种强化。
二、注重学生课堂习惯的培养,关注个体
在课堂中,我比较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会不时的提醒孩子抱臂坐直、回答问题要举手、别人回答时认真听不插话等。由于班上孩子程度差异较大,A类生独立性较强,能跟着课堂节奏走,而C类生认读难度很大,课堂参与度不高。所以我的解决方法就是尽可能的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充分参与课堂中来,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比如:在自读时间,我会重点辅导不能独立朗读的孩子(航航和婉莹);在提问时,我会让BC类生多参与开放式问题的回答,没有固定答案,锻炼孩子的说话能力等。记忆犹新的是,课后婉莹跑到我身边说:“许老师,我真是太开心了!”的确,只要孩子参与进来,能有所收获,就是一件足够开心的事情。
三、耐心引导,抓住主线理解文意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三、四、五段,课文内容长,生字词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提炼概括就更难了。但在课标中对学生有概括段落大意的要求,因此我以记叙文的六要素为主线,通过让学生找六要素来帮助理解文意。其中事情经过是比较难概括的,我逐步引导,先让学生自己来说,再让学生回到文中去找“我”和“妈妈”的做法,进而概括出“我坚持让妈妈回去捡垃圾”的事情经过。有了主线,文章的整个框架就清晰了,脱离课本,学生也能说出事情的发展、经过和结果。
四、精炼语言,丰富评价
整节课环环相扣,衔接比较紧密。但在回看录像的时候我也发现很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不够精炼,因为紧张常出现重复的现象,会给人啰嗦的感觉;另外,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语言比较单一,可以尝试丰富自己的评价方式和语言,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每一次公开课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我也将继续学习,吸收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增强教育机智,让自己的课堂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