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有疑、唤醒思维” ---《曹冲称象》教学案例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讲《曹冲称象》这节课,让学生对比官员们和曹冲的称象的办法,从中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对官员们和曹冲的办法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思维越发开阔。
【案例讲述:】
1.  从曹操的态度入手,对比官员们和曹冲的办法到底哪种办法更好?学生通过文中曹操对两种方法的态度能直观的感受到曹冲的方法更好。曹操对待官员们的办法,态度是:“曹操听了直摇头。”对待曹冲的办法的态度是:“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和学生一起分析官员们的做法和曹冲的做法具体好在哪里?学生在分析官员们的做法时,联系了生活实际,有的说官员们的做法没有人能做到,不切合实际,没有人能提得起那杆大秤,学生又结合造大秤的时间,选材、质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讨论。有学生说造大秤需要很多时间,要去砍树,还要再去做出来;有的孩子从大称的质量问题考虑,木头造的会不会不结实。这时候还有孩子从环保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他不赞同官员们办法的原因是因为砍树是在破坏树木,也是在破坏环境,此时我又进一步追问孩子是怎么知道这些知识的?既肯定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收获,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维宽度。
2.  分析完官员们的做法,我们又对曹冲的办法进行了分析,先弄清楚曹冲称象具体步骤和做法,说到曹冲往船里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再称一称石头的重量,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这时候班里有个孩子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石头一时之间也找不来那么多,而且也需要很多人去搬石头,搬完之后还需要再搬出来称一称,为什么不能找一些其他的东西替代呢?我就继续引导孩子用什么代替石头比较好呢?有的孩子说最好是自己能动的,不用别人去搬。对啊,如果能动就更好了,孩子们受了启发,思维越来越活跃,最后孩子们想到为什么不能找人呢?人可以自己走动,而且也能自己走下船去称重量。是啊,真是好方法。
【案例反思】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问题,很多问题都是教师在备课中没有想到的,要更加关注课堂上的生成,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生在课堂中的疑问要给予肯定,一起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语文学习的探究能力。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