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孔明智退司马懿》教案及说课稿


《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设计
江西井冈山实验小学   龙飞清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交流,学习课文生字词,读通、理解课文;
2.概括人物特点,合作交流,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彼此对应、对比映衬的写法;
3.试写空城计用意,转化语言,推荐名著,激发阅读兴趣。
一、       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读过《三国演义》吗?你知道这“三国”指的是哪三个国家吗?
生:魏国、蜀国、吴国。
师:简而言之,魏、蜀、吴,那是一个三国鼎立的时期,他们都想统一中原哪!你知道有哪些英雄人物呢?第五组课文中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这篇文章,见识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诸葛亮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历来被看做是智慧的化身。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和他(板书:孔明)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
2.出示课题  当司马懿遇见孔明,发生了什么呢?经过预习,你能简单说说故事内容吗? 是啊,课题已经精炼地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借助课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孔明智退司马懿》,生读课题,孔明就是——?诸葛亮字孔明。孔明是诸葛亮的字,所以诸葛亮又叫——诸葛孔明。司马懿。同学们看这个“懿”字,笔画很多,它是一个书面语,用到很少,只是在名字中出现。或者以前皇太后、皇后颁的旨叫——懿旨。
二、出示预习单,反馈预习  1.出示词语、句子,检查正确朗读的情况,谁愿意来读一读你还想读的句子 2.总结预习方法  看课文中的注释、多读几遍、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   重点理解一下“汝辈岂知、笑容可
三、初读
请大家把书翻到182页,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举手。
这篇课文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是一篇古白话文,第一次读这样古代的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很多字不认识、难读)
2.那毕竟是600多年前的文章啊,请你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和难读、难懂的句子分别用圆圈和线条标出来,等下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开始吧!(学生读文)
3.集体交流时,在认识不认识的字时把句子读通顺,重点预设:
生字理解:纶巾、麈尾、鹤氅、旌旗、隐匿
     蜂拥而来、尽皆失色、笑容可掬
(1)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从字义明读音)
(2)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加上理解: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3)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注音,标停顿线,指名学生读,齐读。
(二)疏通课文大意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孔明智在哪?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课文大家心里应该越来越清楚了,孔明之所以能智退拥有十五万大军的司马懿,是因为孔明用了我们常说的“空城计”。
(三)感受人物形象
1.那么,你觉得孔明和司马懿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你再默读课文,然后想一想,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位人物来概括,能写几个就写几个,写在作业单对应的方框里。
2.互评交流(先交流孔明,后司马懿):删去重复和类似的词语;对于较有个性的概括,请学生具体说明缘由,抓读课文描写语句,并结合理解说明。)
预设:
孔明——智慧、临危不乱、心思缜密、料事如神、自信、知己知彼、军纪严明、有威严……
司马懿:多疑、谨慎、固执……
小结:这两位人物同样有着鲜明而丰富的性格特点。
四、聚焦空城计,理解用意,学习写法,读好语句
(一)梳理空城计,联系下文,补写其意
1.一个空城计让我们看到了两个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空城计。看看孔明是如何来摆空城计的?请自己读一读。(板书:施计)
2.交流:第一步,(板书:孔明传令)
第二步,(板书:焚香操琴)
请学生读,教师标注,谁来读一读孔明传令。学生读的不好,教师这样引导:丞相说话吞吞吐吐,神色慌张,看来丞相心中无底呀,哎,此番我等命休矣!学生读的好,教师这样引导:丞相说话神定气闲,胸有成竹。心中定有退敌妙计,我等尽可放心!)
3.体会用意:孔明一步一步的摆空城计,课文写得条理很清楚。
吾自有计,他这么摆的计谋是什么?用意何在呢?
4.学生交流(大家认为是吗),吾自有计,其中的计谋,其实课文当中已经告诉我们答案,
出示: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交流理解:请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司马懿是怎么说的吗?
5. 孔明的吾自有计,和后面司马懿的回答是彼此一一对应起来的。那么,请你根据刚才我们的交流和司马懿的回答,把孔明摆空城计的用意,补写在作业单第二题的横线上。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吾自有计(原文):此人料吾平生谨慎,必不弄险,见此规模,疑有伏兵,故退去也。”
交流点评(你已经懂得了孔明之计,你已经写得有点古文的味道了)。
6.司马懿坚持退兵,结果反而中了计。
(二)相互比照,体会写法,朗读体会
课文第二自然段还有一段描写空城计的语句,你发现了吗?学生发现,
出示: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1.这一处是司马懿远望时的所见(板书:远望),我们一起来找找分别对应的语句。进行对读。
出示: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2.司马懿看毕大疑,疑点在何处?怎么读才能把司马懿的疑惑、大疑读出来呢?你试着读一读。(我从你的    中感受到他的疑惑了!)  大概3位学生来读。
3.同样写空城计,你发现这一段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同桌之间可交流一下。这样写,读起来感觉怎么样?更有节奏,试着读一读。大概2位学生来读。
3.指名读,读出“大疑”,读出节奏。
4.伴古琴乐齐读。
(三)两段结构对比,提炼对比映衬
1.懿看毕大疑,不顾司马昭相劝,坚持退兵,最后中计(板书:中计)。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远望之前写了什么?(当时的形势:急报)
2.再来看第一自然段,孔明施计前,写了什么?(当时的形势:急报)
3.你看这两个自然段不仅内容一一对应,而且结构也能一一对应起来,那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对比映衬)
4. 第二自然段要用如此多的笔墨来写司马懿仍然是为了写孔明,因为孔明智退司马懿,主人公是孔明。
假如是司马昭,空城计能成功吗?
五、名著推荐
孔明这次是智退司马懿,不知下回两人是否还有再次交手的时候?欲知后事,且看《三国演义》,出示名著图片。

板书:        
    孔明智退司马懿
   施计   急报   望之       对比      
中计          急报         望之    一一对应映衬      
说课要点:
1、以略读形式为主上好古白话小说。 教学中,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快速聚焦到题眼“智”字,然后围绕这个“智”字展开教学。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向心力强,学生通过找句子,读句子,说体会等方式充分感受孔明“沉着冷静、巧妙布置、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
2、以语言感悟为本学好古白话小说。教学中以感悟为本,积累为辅,学生在猜猜、读读中学好古白话小说。如加上“报”字读句子以感受当时情况紧急及孔明的沉着冷静;让教师站在孔明下属的角度点评孔明当时命令的语气,使朗读指导更有情趣性;将两个古白话句子轻松地合成一句话等等。
3、以针对推荐为要读好古白话小说。课后阅读推荐中,教师以具体章节,具体内容呈现,让课后阅读的推荐不再成为形式,学生在教师推荐后的阅读成为最大可能。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