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校第二轮课堂达标课活动中,赛西和梦阳老师分别选取了《江南》和《四季》。《江南》是一首著名的汉乐府民歌,《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今天下午的教研就以低年级诗歌教学作为切入点吧。
小学语文新课标在第一学段提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有两个层面的理解:
1. “想象”、“情感体验”和“语言感受”是学生阅读诗歌要掌握的三种基本能力,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三个能力点。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看,三者是并列的,同等重要。
2. 从阅读心理看,“展开想象”是获得“情感体验”和“语言感受”的支点,“想象”是通过“诗歌语言”的解读而切入“情感”唤醒“情感”的突破口,是链接“诗歌情感”与“生活情感”、“诗歌画面”与“生活画面”的纽带。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学生的想象,就没有诗歌教学,也没有情感体验和语言感受。
例如,赛西老师讲授的《江南》,从中国地图及学过的台湾儿歌入手,帮助学生从地理位置上对江南有一个感知,这便是一种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再如从图片欣赏到音乐欣赏再到对文本的欣赏,这个设计思路,正是体现了“生活情感”与“诗歌情感”、“生活画面”与“诗歌画面”的过渡与融合。
再如,梦阳老师讲授的《四季》,导入环节欣赏图片猜季节,以及抓住其中的个别距离学生生活情感较远的词,如“谷穗”等,最后仿照课文的句型,将生活中观察到的四季现象说诗歌,都是在努力将“生活情感”与“诗歌情感”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完成从生活到诗歌再从诗歌到生活的认知与思维的连接与融合。
由此可见,二位老师的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学习环节设计合理。作为一名观课老师,有几点小小的想法和各位共同探讨:
第一,诗歌教学的导入环节怎么设置更加有效又有生趣?导入是一节课的引子,既要激发兴趣,让学生迅速地积极地投入新课当中,又要和新课内容相联系,讲求其有效性。例如赛西老师的《江南》,对于这节课的导入部分,上周分组教研时,我们几位语文老师各自提出了个人的见解,认为她设计初衷非常好,但效果却不太如人意。我们觉得,如果能开门见山一些,问题提的再精准一些,会更好。比如它的地理位置,如果学生对中国地图有初步的认识,理解起来可能会不难,但如果学生之前从未接触过地图,那么这个环节对他来讲接受起来就非常困难。不如直接以一段描述的话娓娓道来:亲爱的小朋友们,在我国的南方,有一条美丽的长江,长江及以南河流湖泊交错;土地肥沃,风景优美,被称为鱼米之乡。今天老师带你们学习的这首诗歌,讲的便是这个美丽的地方......紧接着出示江南美景的图片或者视频。关于杭州的问题,孩子们答非所问,原因或许是问题略微笼统,或许是孩子确实没有去过。但都不影响新课的学习和理解,所以我们几个的建议是去掉这个问题。
第二,诗歌教学的两个课时如何分配更加合理有效。赛西老师的《江南》是第一课时,梦阳老师的《四季》是第二课时。通常我们的教案书上会这样安排,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书写生字;第二课时:巩固生字、再读课文、学习课文、课堂练习。可见,第一课时是预习的检验学习与基础知识的攻克,所以,第一课时要注重一个“实”——
1. 检查预习要实。课前预习是否到位,当堂点评,表扬做得好的,激励没做到的;
2. 初读课文要实。自由读、个别展示读、老师范读、小老师领读、同桌互读等等多种方式,尽量铺开兼顾到所有孩子,纠正读音,读通课文;
3. 学习生字要实。要求会认的生字,先检查预习,个别读、开火车读等,用各种方式了解掌握情况,从中发现难认的字,放课堂上一起攻克;
4. 书写生字要实。要求会写的生字,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可能逐个讲会时间不够,就挑出难写的易错的字,放课堂上一起攻克。既然写,就要检查,巡视也可以,叫学生上黑板板书也可以,作业投影大家共同品评也可以。有评价才激励写得更好。
第二课时是通过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对语言文字的欣赏,激发情感的共鸣。所以,第二课时要关注一个“读”。理解与欣赏也好,情感的共鸣也好,出发点应从“读”开始,在“读”中感悟,最终以情感的“读”收尾。
1. 复习生字巩固旧知,为下面深入的“读”进一步扫除阅读障碍。
2. 多种方式再读诗歌。我们在教研的时候,有个问题,那就是诗歌这么短小,孩子们读几遍就差不多会背了,再让他读就厌烦了。那么诗歌教学的“读”该怎么实施才更加吸引孩子呢?我们几个认为,应该要有层次地读。初读磕磕绊绊、学完生字再读要做到正确通畅、学习过程中的分句分小节读要体会情感、全部学完后再读要有整体性和韵律感、最后可以在古风古韵的乐曲声中边读边感受吟诵的感觉,从而体味中国传统诗歌和现代儿童诗歌的文字本身所带来的美。
3. 诗歌的仿写与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我们在教研的时候说到,诗歌的仿写,低年级不用写,叫仿说。我们认为它不是课堂上一个孤立的环节,而应该在讲授的过程中就渗透着。例如,讲到“草芽尖尖,它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老师带着孩子们走进春天,见到尖尖的草芽,歪着小脑袋,对天空飞来的小鸟说话,那么,还看到谁了呢?它在对谁说话呢?小花对太阳说,小树对白云说,......到课堂结尾的时候,出示仿写环节的时候,就水到渠成了。
4. 课堂练习指向性再明确一些。例如赛西老师的“鱼儿在莲叶间玩什么”这个问题,请孩子们练习说话。孩子们没有理解老师的意思。这里我们觉得可以把问题指向每句话出现的“戏”这个字,“戏”是什么意思?(游戏),你们课间喜欢做游戏吗?是不是一会儿跑到这边、一会儿跑到那边?文中的小鱼们和你们做游戏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来看看文中的小鱼是怎么做游戏的?(间、东、西、南、北)这五个方位词,在第一课时中可以暂不做追究。等第二课时解读课文时再一起分析。
以上是关于这两节课的感受,同时也是我们上周二语文分组教研的共同心得。不到的地方期望两位老师海涵,期待今后我们一起继续学习、交流、探讨、提升!
二七区鑫苑小学 韩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