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走进了上海市博文学校杨小雨老师的课堂。《摇花船》,整节课环节紧扣,比较成功地达成了课时目标,并且课堂氛围相对活跃。接下来我从两个观察点来解读这节课:
首先从课堂活动来说,课堂主要以学生的独学和师生对学为主。独学,即学生独立思考,学生概括能力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等综合阅读能力很高,所以能迅速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但是教师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太充足,各个环节安排地十分紧凑。另师生的对学以教师的发问为主,学生的疑惑较少,教师引发学生思考的技巧有待提高。另外课堂第二个环节让学生思考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文章的,教师直接让学生读完之后回答,且阅读时间较少,学生回答的较为散乱,此时的独学如果转换成群学,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之后,派一个学生代表发言,既调动了所有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学生的回答会更有条理,也可以给其他环节节省时间。另外最后自己亲身体验让学生充当舅舅去夸夸的时候,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还有在音乐的烘托之下唱出信天游,都可以群策群力,发挥整个小组的智慧,碰撞出火花,那么就不需要教师直接抛出自己的理解。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整节课基本都是教师引领着学生往前走,如何在合适的时候放手,让学生学会独立地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收获自己的课堂经验这是值得思考的。
其次,从教师的语言方面来说,教师的总结语简练概括,引导语富有启发性,比如第一环节中的导入语,步步加深,逐渐激起学生对花船的兴趣,评价语则稍显欠缺,一些学生参与活动之后,教师的评价语缺少一定的引导性。例如孩子复述摇花船活动规矩,如何准确,有条理地复述,教师在读书之前应该给予指导,如何抓住板书的关键词,流畅的说出来;当然这也需要长时间学生反复的练习。总结语能够恰当地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环节的思路,比如,文章第二自然段学完之后,教师总结道,刚才我们从花船编制的材料、花船的结构和装饰三方面了解花船的样子。
板书是教师不用说话的言语表达形式,杨老师的板书是跟着学生的回答写的,稍显随意凌乱。板书彰显着课文的脉络,学生应该可以借助板书回顾整节课所学习的重点内容,所以板书也应进行细致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