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高鹏老师再一次讲了《珍珠鸟》一课,这是他经过反复试讲,老师们共同探讨两次后的又一讲。整体给我感觉这堂课很上得很完整,内容讲解得很细。课后,全校老师围坐一团,对这一课又进行研讨。老师们各抒己见,讨论激烈,最使我感兴趣的是“尊重学生对文章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这一点,《珍珠鸟》一课曾在小学五、六年级、初中、高中的课本中出现过,看来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都不同,那么也就是说学生理解的层面也会出现不同,其实老师的理解也会出现不同的,我也就这一点来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许多教师以此为据,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悟,并因此引发学生的许多佳语美言,奇思妙想,这些都是我们看到的课堂中最生动的场景。
但是,语文课堂上的另一种场景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对课文的理解还未能深入,就抓住一点,空发议论;或者根本没搞清楚作者的原意,就一阵猛批,以显示见解的“独特”,还有的,“喜欢读的整体感悟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支离破碎,对语言的感悟零散杂乱……
就拿我讲《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在课堂上,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因为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天规,所以宙斯严惩他是公正、无奈的,所以不能认定宙斯凶残冷酷。这与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显然是相违背的,但有其合理成分——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天规,宙斯惩罚他是合法的。如果我全盘肯定或不置可否,必然会引起学生价值取向的迷失;但如果断然否定的话,不仅失去了一个极好的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本意义的机会,而且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一方面剔出其错误成分——宙斯严惩普罗米修斯是公正、无奈的,并非凶残冷酷,加以因势利导;一方面肯定敢于突破定性思维,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评价人物的思维方式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学习精神,加以细心呵护,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所谓对文章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首先,必须建立在学生自己潜心阅读,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的引导与分析、讲解只能对其语文学习起催化作用,离开了学生自己读书过程中的思考、感悟,个性化阅读无从谈起。
其次,所谓个性化理解必须是在深入理解作品原意的基础上对文章所做出的更加深入的思考。阅读是读者通过文本这一媒介与作者平等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前提是对文本所表述的内容、观点的细致了解,全面把握,那种离开作品本身空发感慨,背离作者原意侃侃而谈的做法是对作者和作品的极不尊重。那种举一漏万,断章取义的治学态度也是极不可取的。
这是我一点浅薄的见解,也愿与老师们共同探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