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问题


说说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问题
谈起教学模式的存在,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在教学实践中,有人得益于模式的运用,有人受制于模式的存在。模式是什么?简单一点说,是可供参照执行的样式。模式的内容是某种理念的具体体现,模式的形式体现具有概括、简约、可操作的特点。由此,我们不妨接受教学上的“模式”一说,只是让它的形式体现变得更概括、更简约而已,至于可操作性的特点,我觉得只要具备可操作性就够了。我们之所以这样来界定“模式”,无非是通过加大模式的开放性,提高它的科学性和使用性,降低它的负面影响。
如果说到语文的教学模式,我觉得教学模式单一化是最大的问题。仔细想想,有一种模式最常用,也可以称之为语文的常规教学模式,即“导入新课---认定目标---整体感知---重点突破---拓展升华”,除此之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其它教学模式。暂且不说这种教学模式是否科学(依我看来,大多数教师用得并不成功),就一种教学模式存在,就会显然贻误语文教学。当前语文教学枯燥无味、效率低下的现状,我看与此有直接联系,因为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文本样式的多样性,文本样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比如朱自清的《春》重在朗读和品味,鲁迅的《孔乙己》重在分析和概括,奥斯特洛夫的《生命的意义》重在思想的争鸣与启迪,《死海不死》重在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由此,它们必然需要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当然,就是同一文本也可以用不同形式进行教学,就如朱自清的《春》,可以是朗诵式教学,可以是语言品析式教学,可以是写景系列阅读式教学,可以是情景交融写法写作式教学……从某一点入手,进行深入地学习,不必面面俱到(面面俱到是语文教学认识的一大误区),也没要求你面面俱到,退一步讲,你可以一面都不到,因为文本无非就是个例子,当然可以舍弃这个例子,而选用别的例子。所以说,真正做好文本教学内容取舍的工作,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今天我们提倡语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不光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多样化的语文教学形式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而单一的语文教学形式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今天有此一说,不在于论证一种教学形式的存在的科学性,而在于寻找一种探索突破语文教学的途径,试图改变当前语文教学不利的局面。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