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名师课听课心得 从名师板书课题时机谈感受


今天看了三节课,分别是于永正老师的《一株紫丁香》、薛法根老师的《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和蒋军晶老师的《月光曲》。
对于于永正和薛法根两位老师,我们非常熟悉,说他们师小学语文届的领军人物和泰斗,一点都不为过。至于蒋军晶,偶然机会在《新浙派大师课堂》听课时,听到了他的一节《最后一句诗》,给我的感觉是几乎是颠覆性的,若干年后,在小语届绝对也是大师级人物!
从这三节课老师的课题板书,谈谈自己的感想。现在老师上课基本上都会用课件。特别是公开课,使用课件几乎是标配。那么课件上我们有课题,是否还需要板书课题呢。从这三节课当中,我看到这三位老师都板书了课题,有的还写出了故事的主人公或者是作者。
那么课题板书究竟是课前写好,还是课堂开始后再写上呢?
我们都知道,教师上课的板书的内容不能全部提前写在黑板上,因为这就不是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也不允许课堂上背着学生,在学生读书、写字的时间板书,应该在学习中自然的将板书写上。那么问题来了,课题的板书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回顾公开课《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时,究竟是课前板书还是课堂开始后板书,着实争论了一番。因为我粉笔字写的不是很美观,要想把这简单的七个字写好,要花费大约一分钟的时间。对于宝贵的课堂来说,无疑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而且,作为高年级的学生我也不可能再让学生跟低年级的小朋友一样,伸出手来跟老师板书课题。学生也只能在坐在那里等着老师。当时我是十分想提前板书好课题,但是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觉得课前板书课题不合适,不符合规则。在公开课当天,只能硬着头皮一笔一划的板书课题。
今天看到三位老师的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一株紫丁香》这节课,于永正老师是在开始上课后板书课题,他将板书课题作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他板书的姿势永远是扎马步,为了使每一位学生看到。作为73岁的老人,于老师这种对课堂的执着和对学生的爱,由衷让人敬佩。
薛法根老师和蒋军晶老师都是在课前板书课题,上课后直奔主题。特别是《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本身题目字数就比较多,虽然薛老师粉笔字功底非常深厚,但是他并没有把时间花费在写课题上,而是更多地放在课堂的学习当中。《月光曲》这节课蒋军晶老师也是课前写好课题和主人公贝多芬,而后巧妙地通过默写词语,将课题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
从这三位大师的课堂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独特的教学设计。课题最终还是要为课堂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应该视实际情况来定,不应该默守常规,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服务。所以来说,不应在什么时间板书课题上面花费太多的经历和时间,那样就得不偿失。当你遇到困惑时,还是要多看大师的课堂,从他们那里学习教育智慧。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