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永生的眼睛》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阅读




《永生的眼睛》教案1
【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多的积累,同学学习的自主性更强了,他们能自觉做记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学句。在阅读中能通过做批注、自读自悟等学习方式,使自身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更趋于个性化,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学习目标】
  1、认会写会6个生字,理解积累“振聋发聩、栩栩如生”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假如俺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也是有意义的。”这句话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调查搜集有关捐献角膜的资料,培养搜集和处置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搜集信息
  1、调查采访:
    你周围的人对捐献角膜等器官有什么看法?
  2、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有关捐献角膜的知识、史料。
  
二、揭题导入,初读课文
  1、板题,读题。
  2、同学自由读文后,“开火车”读,力求把字音读准。
  3、同桌互读互查,交流对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的理解(教师巡视,收集同学不懂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默读课文,考虑:
    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读后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生:琳达的母亲、父亲和孩子在他们死后都把眼睛无偿捐给了他人,琳达得到受助者深深的敬意与谢意。
  2、再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表格,理解文章脉络:
     
   ⑴ 1965年炎热的夏日──母亲因病去世──父亲给“俺”上了一课
   
   ⑵ 1980年的一天……
   
   ⑶ 1986年的这一天的两周……
   
   ⑷ 又三周后……
     
    同桌交流后指名交流评议。
  
四、细读课文,读中悟情
  1、谁的眼睛是永生的?你从“永生的眼睛”中读懂了什么?
  2、同学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段后,细细品读,将自身的体会记在书上。
     
    同桌互相交流讨论后指名说:
     
    生1:俺认为是父亲的眼睛永生了,从他说的话中,俺懂得了协助他人是最有意义的。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一起来读父亲的话(4、5、6、7自然段),结合你们课前的调查,再谈谈自身的体会。(生读后,同桌交流调查体会后指名说)
     
    生:现在有许多人都不愿意捐献自身的器官,可琳达的父亲能这样想,确实令人敬佩。
     
    生:俺在调查时很多人不接受俺的采访,他们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事,现在读了“父亲”的话,俺感受和体会到他们给予他人的是一份多么无私高尚的爱啊!
     
    师:大家的发言令老师感动,你们经过自身亲身体验真正理解了琳达一家人的心愿。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父亲的心愿呢?
     
    生:俺的眼睛能给失明的人带来光明,那将是多么快乐的事。
     
    生:俺认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能够协助他人。
     
    生:他人的快乐就是俺的快乐。
     
    师:同学们都能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这很好。让俺们有感情地读读父亲的话吧!(同学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生2:俺认为温迪的眼睛是永生的眼睛。小温迪虽然去世了,但她的眼睛使两位盲人重见天日,这两位盲人因为有了温迪的眼睛,他们的生命从此有了光彩,生活充溢了阳光。
     
    师:说得不错。让俺们一起读读写温迪的段落(9~15),再体会体会。
    (同学个人读后指名读)
     
    师:再读读温迪和妈妈的对话,想想假如你是小温迪你会怎么做?(同桌讨论交流后指名说)
     
    生:假如是俺,俺想俺会很害怕的,根本不会想到要把自身的器官献给他人。
     
    生:俺想俺会很不理解外公的做法,不过学了这篇课文后俺会象温迪一样乐意把眼睛送给失明的人。
     
    师: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的温迪他们关爱他人的心让人尊敬。
     
    生3:读了这篇课文,俺最敬佩的是琳达,她能将自身父亲和孩子的眼睛无偿捐献,这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
  3、再读你感受深的句段,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用适当的语气读。
  
五、拓展延伸,整合信息
    
  结合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将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整理成书面形式,在班内评比展览。(提示:可以是调查报告、建议书等)
  
【课后反思】
  
  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协助同学理解课文,让同学在课前展开调查访问、搜集资料,了解到捐献器官在中国面临着重重困难,身边的许多人不愿意捐献器官导致器官供体严重缺乏,患者的迫切需求与人体器官来源十分紧张形成重大的矛盾。有了这样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文,同学自然会对琳达一家人发生无限敬佩之情。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尊重同学的独特感受,在整体掌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指导同学自读自悟,训练同学掌握关键,突出重点,整合、梳理自身获取的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结束后,以教材为依托,让同学到社会生活中确立探究的主题,从解读文本成为“读者”到感悟课文成为“学者”,最后提升认识成为“作者”的过程中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训练同学搜集和处置信息的能力。这样,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的能力会不时得到提高。
《永生的眼睛》教后反思2
  1、器官捐献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
    课前可安排同学查找有关资料或调查周围人们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同学自读自悟:
    要让同学先读提示语,掌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再用自身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令自身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之后,组织同学交流自身的理解和体会。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教学时要引导同学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体会,特别是父亲的两段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应引导同学反复研读有关语句和段落,透过字面体会人物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如在体会父亲教育“俺”的第一段话时,可引导同学想一想: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他人自身身体的一局部是最珍贵的?让同学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谈谈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在理解有关父亲的第二处语言时,可引导同学考虑: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最后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贯起来读一读,体会父亲高尚的思想境界。
    教学时还应引导同学依照提示语的要求,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进行体会,从而深刻感悟“俺”和孩子温迪的思想感情。
  3、教学时应特别注意朗读的指导,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
    课文所表达的情意深厚,应注意引导同学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感情。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进行朗读,读好人物的对话。
  4、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同学试着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谈谈自身从这些人物的言行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进一步加深体会。
  5、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同学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6、课后可让同学进一步搜集、整理资料,通过写建议书或办板报的形式向人们宣传捐献器官的意义。
《永生的眼睛》教后反思3
  人教版四下教材中略读课文的篇目明显增多,于是俺选择了《永生的眼睛》一文进行了略读教学的尝试。可能过于追求教学的完整性,公开课教案的量有些过大。课后听了张老师评点,顿时茅塞顿开。假如把学习比作吃饭,那么略读课文就属于自助餐的类型了。爱吃什么,自身选,教师就当个服务生,在一旁添加些客人爱吃的东东。因此,在略读教学的课堂上,更多的应该发挥同学的主动性,使同学自读自悟,教师敢于放手,重在加强学习方法的引领和思维的启迪。
  很明显,这节课在这一方面还存在很大缺陷。如课伊始对“永生的眼睛”初次解题,可以让同学充沛自读课文后,放手交流主要内容,了解大意。然后同学对“‘永生的眼睛’在文中指的是把眼睛角膜捐赠给了需要协助的人,眼睛角膜在他人的生命中得到了永生”这一浅层的含义理解就更为自然。又如,关于“眼睛角膜”的资料补充,虽然及时有效,但终究授予同学的仅是“鱼”,而非“渔”。以后同学在阅读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知识盲点,难道都等着老师一一解答?当然不行。因此,在课堂上教给同学学习方法(如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等)尤为重要。一旦养成习惯,终生受益。
  当然,这一课教学流程框架欠大、同学静心考虑的时间不够富余等问题同时存在,有待认真改正。敬请指教,谢谢!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