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国学经典中蕴含着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道德启蒙作用。加强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学习,一方面提升他们的审美理念,另一方面建构起他们的正确的价值体系,从而形成完备而健全的人格。
那么如何调动起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积极性,让国学经典更好地走进课堂?朱红甫老师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前两天,在郑州春晖小学,我有幸聆听了朱红甫老师的一节国学经典课:《论语》——《12、坚贞刚毅》,深受感触。这节课,朱老师设计精巧、构思新奇、悬念丛生、寓教于乐!
课堂之初,朱老师没有急着揭示课题,而是出示一张骏马的图片,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孩子们有的说是一匹正在奔驰的骏马,有的说是一匹健壮的马,有的说是一匹千里马……当学生回答千里马时,朱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千里马有什么特点吗?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求知的欲望,目光中饱含期盼。朱老师告诉孩子们,千里马特别忠诚,无论发生什么事,对主人不离不弃,这一德行深受人们的称赞。同时,朱老师告诉孩子们,千里马在古汉语中称之为“骥”,接着展示了论语中的一句名言——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朱老师通过示范读、知名读等形式,指导孩子们诵读。紧接着,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说一说还有哪些事物,因为良好的德行受到人们的称赞。孩子们纷纷畅所欲言:小草很坚强,梅花不怕寒冷……朱老师很巧妙地引出了这节课需要学习另外一句名言: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朱老师由此及彼,由千里马到松柏,然后联系到做人也应该具备良好的德行,接着展示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第三句名言: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朱老师通过填空的形式,考查孩子的记忆情况,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准确记忆,课堂效率极高。
做人应该有志气,有志向,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道理,朱老师和学生分享了一则历史故事——《苏武牧羊》。面对匈奴人的威逼利诱,苏武为什么不投降呢?当朱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时,有孩子迅速站起来,大声回答: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孩子们不仅理解了国学经典名句,而且能够活学活用。
看到学生们能够感悟到经典名句蕴含的哲理,朱老师顺势展示了本节课孩子们最后需要掌握的国学经典名句: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躯,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做人应该堂堂正正,顶天立地,威武不能屈;做人要坚强,贫贱不能移,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志向!朱老师在课后很巧妙地揭示了本节课的课题——《坚贞刚毅》。
在课堂上,朱老师还非常巧妙地穿插了识字的方法。寒,一间屋,一个人,上面盖着草,下面是冰,故而寒冷;志,士的心,心不变,有志气。
课后,朱老师分享了小学国学教学的基本范式:朗读,理解,积累,迁移;即读得顺,解得巧,记得住,用得出。这珍贵的教学理念,给我们国学经典教学如何开展,打开了一扇窗。
国学经典,经过岁月的沉淀,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其中隐含的人生哲理,坚持国学经典走进课堂,启迪孩子的智慧,促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