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关键词句,尤其是动词,想象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
3,积累语言,像作者那样留心观察春景.
4,鼓励同学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关键词句,尤其是动词,想象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
2,鼓励同学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在俺们身边,春天正悄悄地来临吗 说说春天的景物及特点.
这节课,让俺们一起来欣赏作家冯德英的作品《苦菜花》中就描绘的那波澜汹涌的春潮来临的情形.听课件范读.(板书:春潮)
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1)"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
(2)"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
(3)"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冲到山下,流进大江."
(4)"那冰封的大江……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教师小结板书:雪已融化→冲开溪面→瀑布活动→大江变了
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衰竭:事物发展转向枯竭.
山崩地裂:山倒塌地裂开.
禁锢:禁闭起来,不许跟人接触.
驯服:听话,顺从.
再读课文,感情朗读
课文描写的是什么
春潮是什么样子的,画出重点语句.
指导朗读,体会春潮有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
(1)指导同学朗读第二段时要用慢语速和低语调.例如:"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等.
给同学充沛的朗读时间去体会和感悟春潮的刚刚形成时的"微弱"和蕴含着的具有生命力的春的气息.
(2)指导朗读第三段
朗读并想象以下词句:
①"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俺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体现出迎接春的来临的那种美好的心情,应用高兴的语气来读.)
假如把"挤"了进来换成"钻"了进来行吗 为什么
②"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
③"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发出喀嚓喀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把当时的情景写得如此形象生动.)
(3)指导全文对比读.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为什么春潮这样不可抗拒
2,优秀阅读郁达夫的《古都的秋》,朱自清的《春》,冯德英的《苦菜花》.
3,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身边的春潮.
《春潮》课后反思2
这篇课文以"春潮"为题,描写了春潮形成过程和澎湃气势,让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春天的力量——不可抗拒.
在本课教学中,俺主要体现了以下课程理念:一,以同学为本,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同学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特别是春潮形成的过程和其浩大的声势,通过想象既能发挥同学的想象力,还能够辅助同学朗读好课文.二,朗读为主,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三,通过学习本课,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怀.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也了解到了俺们的祖国山河的壮美,了解到北方的春天是具有如此不可抗拒的生机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人民的力量也是不可抗拒的!
课堂上,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和抓住重点词句的教学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第一局部,主要是围绕第一自然段这个中心句展开讨论,找出"春天在进攻"的语句,并掌握其中的重点词语,如"冲开","汹涌的奔腾","变酥了","变软了","变暗了"等等,感悟春的万象更新.第二局部,主要以朗读为主,让同学在生发出豪壮的情感,感悟着春潮的气势不可阻挡,力量不可抗拒.
想法是美好的,但课堂上,小朋友们的朗读一开始并没有读出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而是在后来,同学通过多次朗读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触之后才稍微好了一点.俺很是郁闷,要知道,教室后面坐着俺们四年级组的两位战友.课后,俺找了找原因.一是,学习课文时,除了找到重点词句指导朗读,还应鼓励同学大胆想象.二是,应该想方法找相关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使用,这样就能够让小朋友对自身的想象和实际的情景进行准确的对比,能够更有效的加深小朋友对文章的感悟.
《春潮》课后反思3
《春潮》描写了春潮的形成过程和澎湃的气势。全文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是春潮的序曲。第二局部写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通过本课的学习,让俺们深切的感受春天的力量——不可抗拒。
首先,俺采用了以读代讲和抓住重点词句的教学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加深课文理解。“以读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首先从第二自然段中就指导同学自主选择朗读,激发同学对语言的感受力。接着在课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中教师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具体指导,最后通过两段的对比朗读让同学体会本文所表达的情感。这些,说明本课在对语言“感悟、积累、运用”的过程中,自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较好统一。
其次,以质疑引发个性探究。古人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同学在个体阅读、考虑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正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示。因此,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逐段分析、面面俱到的做法,放手让同学自读自悟,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同学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质疑问难。本文的“金钥匙”环节就为这一训练提供了很好的训练平台,不过,在实际的学习中,同学的质疑能力还没有方向性,教师还应当设定质疑的范围,提示同学应针对什么提问,如何有效引导同学提出有价值性的问题,值得俺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