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之一】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预习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就好比是磨刀,这把刀磨好了,教学的相关环节就驾轻就熟了。
进入六年级后,教材难度加大了,需要学生大量的阅读才能深谙课文内容,然而,我所执教的六年四班的孩子们缺少的却正是这大量的阅读。怎么办?
我冥思苦想,没有阅读的自觉性,我就只能略加强制了。好在几年的教学指导,孩子们已掌握了基本的预习方法,比如:熟读课文,生字组词,词语解释,难句理解,主要内容概括等,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还能写出读文后的感受,并能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等。但是如何调动起更多同学的预习激情,需要我这个老师多动些脑筋了。
作为教师,我们都已养成习惯──提前备课:对文章的方方面面了解得非常透彻,教学中需要把握的重难点如何突破,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等等,上课前都得弄得一清二楚,否则,上课可能就要抓瞎。
于是,我在备课时格外住了学生的学情。就拿我们正在学习的第四单元来说吧:本组教材围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作为教师,执教这一单元课文,除了要引导学生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这也正是难点所在。
根据教材所需,更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我备课时刻意收集了更多相关资料,比如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时的悼词,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给美国政府的回信等,我把这些资料提前几天复印下发给学生,利用早读、午读等时间先范读,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再让每位学生大声朗读,自己体会;还要求每位学生回家读给家长听。这样三个层面的阅读之后,尽管课文还没正式接触,但学生已对课文涉及的内容非常熟悉了,并有了自己的感受,很自然的,在正式上课文的时候,我和孩子们都在拿着一把锋利的刀砍柴,自然功效就格外高了。往常需要两课时还上的不够好的略读课文《大瀑布的葬礼》,只一节课的时间,孩子们从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由壮观到枯竭的过程,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物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对课文所采用的对比手法有了深刻了解,明白了作者为何把昔日瀑布的雄伟壮观与如今奄奄一息的情景作对比,把昔日游客流连忘返的热闹场面跟如今乘兴而来、失望而去的痛心结局对比,明白了葬礼的“特殊”与必要。这一节课的时间,我想孩子们不但弄懂了《大瀑布的葬礼》这篇课文,还记住了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时的悼词,更明白了环境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环保意识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柴难砍,刀不快,没关系,我就先磨刀!
还是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教学案例之二】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一切引导都须发呼天性,顺乎自然。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就有一百种倾听、惊奇、施爱的方式……有的需要等待的耐心,有的需要天性的唤醒,有的需要适时点燃,有的需要共鸣合欣赏,这一切需要教师的绿色引导,既要开发又要保护。绿色阅读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师生、生生的互动。
1、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等待学生的发现:
(一名学生很认真地读了课文《大瀑布的葬礼》第四自然段。)
师:“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多有气势的词语呀,谁在来感受一下这种气势?
(一生在读时特别把“滔滔不绝”等词语读得很重,很慢。)
师:听后有啥感觉?
生:听了他的朗读,我想到了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师生起诵唐诗。)
生:我也找到一首描写瀑布的诗。
(生深情并茂地朗读了叶圣淘的诗。)
生:听了他的朗读,我想起了我小时候读的一篇童话。(生讲起了童话故事)
师:我和你也有同感,看,课件展示: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出现了动态的大瀑布景观)汹涌的喝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决,一泻千里。每秒钟一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如此雄伟壮观的景象,同学们想不想把它永远留在心中。
教师的一句“读后有啥感觉”就让学生发现了描写瀑布的诗歌、散文、童话。
2、引导学生品尝课文,点燃学生的智慧:
品尝课文如同品尝美味佳肴,美味佳肴不品尝就失去了美味,阅读教学不引导学生品尝课文,就会失去美意。试看余永正老师教学《草》的片断:
一位学生用绿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上了小草的叶子。
师:请你把画的意思讲给大家听。
生:春风一吹,小草又生长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
师:这句诗你理解了,大家对她的画有意见吗?
生:她画的草太高了,春天刚到,小草不可能一下子长得那么高。
师:那你来改一改。(学生走上讲台把草叶擦掉,改画藏草牙)。
师:说说意思。
生:到了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发芽了。
生:老师,应该把春风画上去。
(老师示意学生上台画春风。生用白粉笔在草的上方画了几条斜线。)
师:这就是春风?
生:春风是看不见的,把小草画地歪向一边,就说明春风来了,把小草吹歪了。
师生为护着个聪明地孩子鼓起掌来。
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巧妙引导,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的智慧。
3、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唤醒学生的情感:
请看下列片断:
师:“大瀑布的葬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生:原来很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如今正在逐渐枯竭,为了纪念它开了这次葬礼。
生:最大的瀑布被污染了,那里的人们可能采用了很多方法来阻止人们破坏它,可有些人不听,所以他们采用“举行葬礼”这种奇特而悲观的方式来提醒和警告那些破坏环境的人。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可以再较短的实践里指导课文的大致意思,但是,我们仅仅指导这些意思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老师建议你们在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是否被感动了、痛苦了、忧虑了、悲伤了。
生有用心读了一遍课文,举手了。
生:当我读到“大瀑布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这一段时,我被的瀑布的雄伟壮观吸引了,这世上竟有这样的瀑布!
生:我愤怒,愤怒人们不珍惜那雄伟壮观的美丽大瀑布,而让她变成了一个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的老人!
生:当我读到“大瀑布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时,我心里很高兴,因为大自然还有怎样的杰作;而当我读到“大瀑布变成了一个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的老人)时,我好惋惜,怎么美丽的地方却边成了废墟!当我读到“巴西和阿根庭人民在为瀑布举行葬礼,唤醒……)我心里又有了希望,要是我们都来保护环境,大瀑布还会变美的。……
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的喷发,孩子的生命脉搏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不断的跳动。这种以人为本、生命优先的阅读才能形成一个开放的阅读生态环境。
【教学案例之三】
师:课文是怎么描写以前的大瀑布和现在的大瀑布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生浏览课文,画有关句子。)
师:(课件出示)是这几句吧!咱们一起读读。
生读“这条瀑布曾经……清晰可闻。”“几年过去……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两幅画面?
生:我仿佛看见以前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河水如百万雄狮,咆哮而下、一泻千里,十分壮观;而如今,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水流量很小,如一条小河,缓缓地流动,再无往日雄姿。
师:因为只是想象,不是真的看见,所以用了“仿佛”,你的用词很准确。继续交流!
生:我好像看见每秒钟有一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像一道巨大的珍珠屏,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那磅礴的气势足以让人叹为世界奇观,我好像又看见如今的大瀑布像一条小溪,顺着悬崖流下,像根根细线。
师:同学们很会想象,如果能看着大瀑布咆哮而下,雄伟壮观的景象,那该多好哇!想看吗?
生:想。
师:请看大屏幕,(放课件)请你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尽可能地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生:塞特凯达斯瀑布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资料介绍说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今天亲眼所见,真是名不虚传啊!
生:塞特凯达斯瀑布不愧是巴西人民的骄傲啊!
生:塞特凯达斯瀑布如此的雄伟壮观,怪不得吸引了世界各国如此多的游客到此观赏游览!
师:说得真好!现在请看如今的大瀑布。(放课件)
师: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人们如此地破坏自然环境,使得塞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今后将再也见不到那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了。唉,太可惜了!
生:人们破坏了大自然,大自然也会惩罚人类,若干年后,谁会来给人类举行葬礼?
生:从现在起,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了!
师:大瀑布的消失、枯竭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课文,要通过你们的感情朗读,感动同伴,感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