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伙伴”引领探究


在三年级新教材培训的时候,我又为教材容量大、难度高而担忧于今后教学进度的缓慢和时间的不足。于是,我一再地提醒我自己,一定要转变观念,不要把孩子看成是一张白纸,面面俱到,只有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灵活切入,导而有法,才能实现长文短教,提高教学效率,避免课堂的琐碎和凌乱。这也是我在上一年中针对课文过长而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细细品读三上的新教材,认真研读专家的意见后,我又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切入点——利用“学习伙伴”,和学生一起去探究体验。
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内部或结尾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泡泡” 的呈现方式插入了许多提示语,用来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深入感悟和思辨,以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话语是“学习伙伴” 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从语言形式上看,很多是从学生的角度说出读书的心得和发现,表示要和学习伙伴相互交流。例如,“我知道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了。”(《金色的草地》) “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爬天都峰》。对于学生阅读来讲,“学习伙伴” 是阅读先行者、引领者,也是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对话者,还是架设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桥梁。这类提示语,很多只说出在哪些方面有心得和发现,至于心得和发现的具体内容则有意藏而不露,为教师的启发诱导和学生们的讨论发言预留了活动空间。因此,我们老师完全可以将学习伙伴的话作为阅读的突破口,以下是我在执教第一组课文中利用学习伙伴来引导学生探究,实现难点突破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金色的草地》中的提示语是“我知道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了。”围绕这一提示语让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体验到了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师:草地会变颜色,真是有趣的现象。可它是怎么变化的?为什么呢?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大概也会有类似的问题吧。我相信,经过思考你肯定能找到答案了,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揭开草地变颜色的奥秘吧。”(学生读课文)
师:请在小组内和同学们交流交流,说一说草地怎么变颜色?为什么?讨论时请注意①选择一种方式可以画图、做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讲得更明白。②仔细听别人说,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③还有什么不明白请和大伙再讨论、讨论。
小组交流。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发现:早晨,草地是          ,中午,草地是         ,晚上,草地是         。(让学生一起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可以利用下面的话来说。
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
早晨,花朵(     ),它是(    ),草地也是(    )。
中午,花朵(     ),它是(    ),草地也是(    )。
傍晚,花朵(     ),它是(    ),草地也是(    )。
在小组交流的时候,有的同学把自己的手当做蒲公英来演示,有的同学画了两幅盛开和合拢的蒲公英图画来说明。受其启发,还有一个孩子说:“我还可以说接下去说,当花朵成熟的时候,它是白的,草地也是白的。”
师:可是为什么蒲公英花颜色的变化会引起草地颜色的变化呢?请你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一下。
生恍然大悟,原来主要是课文第一段“我家住在乡下,屋后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
师:多有趣的变化呀,难怪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
感悟:探究性阅读不但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是对学生个体差异、不同学习需求的关注。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探究性的阅读。在解决本课教学难点的时候,利用学习伙伴的话,用学习伙伴的口吻,以亲切的语气进行启发诱导,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自读解疑——合作探究——反馈交流,使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通过学生自读质疑,默读思考,生生交流,全班对话,师生合作,自己解决“草地为什么会变色”这一问题,并在合作探究中读懂课文,感受草地的有趣。
片段2:《爬天都峰》中“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旁,学习伙伴提出了“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 的话,围绕这句话,我展开了以下教学:
师:读到这儿,学习伙伴有所发现了,他说“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你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我们爬上天都峰是很不容易的。
生:终于,我觉得爬天都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一直在盼望着到达山顶,于是就爬呀爬,看看还没有到,再爬呀爬,这样爬一爬,盼一盼,总算到了,很辛苦。
生:因为他们爬得很辛苦,所以这个终于也可以看到他们爬到峰顶后非常高兴、兴奋——师:一种努力后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引导学生朗读)
师:你们可真会读书,体会的非常好,可是为什么爬上天都峰是这么的不容易呢?在爬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呢?请你联系上下文再体会体会。(学生读书)
生:因为我们在学习第二段的时候发现山峰是又高又陡的,非常害怕。
师: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子:当我看到           我            来说说我当时的内心感受吗?(语言表达训练)
学生说:当我看到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时,我想:我爬得上去吗?当我看到石级笔陡,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掉下来时,我觉得真叫人发颤!当我看到峰顶这么高时,我有些犹豫;当我看到石级这样陡时,我有些害怕了。
师:是呀,面对这样的天都峰,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会有些害怕的,更何况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刚刚上学的小姑娘呢!可是他们却“终于”爬上了峰顶,多不容易呀!我想这一路上,他们一定遇到了许多困难吧。你觉得呢?
生:我从“一会儿攀着铁链上”看出他们很累了,所以要靠铁链的帮忙。
生:从“攀着铁链”,我还看出山峰很陡,不抓住很容易掉下去。
生:我从“一会儿手脚并用往上爬”看出他们快走不动了。
师:你爬过山吗?你觉得慢慢地他们的身体有什么变化吗?
生:开始气喘吁吁了。脚重得提不起来了。手抓链条抓得都发红了。脚底都磨出水疱了。满头大汗了,口渴了……
师:可是,再看看峰顶,还远着了。这时候他们的心里——
生:想放弃了吧,肯定爬不到顶了。心里有点泄气了。又没有勇气了。心里在盼望着山峰快点到呀,我快不行了。……
师:可是,(出示句子练习)当我看到          我             。
学生回答:当我看到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还在努力向上爬,我想老爷爷都爬得上去,我这么机灵,怎么会爬不上去呢?当我看到这样小的孩子都不怕苦,我难道还不上一个小孩子?……
师:想到这儿,他们又都有了往上爬的勇气和信心,就这样,他们互相汲取力量,爬呀爬,终于爬上了峰顶。这是一种怎样的喜悦呀。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传递吧。
感悟:可以说这个学习伙伴很会提问,既及时,又能抓住关键。因为我们的三年级学生在读到这里时,往往会一晃而过,忽略了对“终于”这个词的理解,当然就忽视了深入体会爷爷和“我”这一老一小爬上了天都峰的不易。学习伙伴能及时抓住关键,不放过这个词,使文章前后联系起来了,帮助学生阅读时能抓住关键词语想一想,深人体会课文内容。同时我在帮助孩子体会不易的时候,插入了三次语言训练,让学生揣测登山过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推己及人,学生更能深刻体会到不易和成功后的喜悦。而后“互相汲取力量”的理解也就不难了。
在整册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出现了近30次之多,有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有的引导学生抓住某些重点词语、句子或语言片断理解课文内容,有的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描述的生动情景,有的表达学生阅读后的欣喜心情……每一句学习伙伴的都值得我们老师好好琢磨,加以利用,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所教课文中这一提示的意图。只有选择好备课上课的着力点,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