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这种美,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语文课堂教学,也是执教者智慧、激情和技巧熔铸而成的艺术,而任何艺术品都在于突破因袭的模式。创造独特的美学风范。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多媒体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的探讨:一、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氛围。二、创设语言文字内涵的意境。三、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四、资源平台的使用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五、教学反思与构想。语文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学科系统,开放性是保证它充满活力的源泉,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的开放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我们才能知道那些东西可以使用,那些该存放,那些应毁灭。 [关键词]:课堂氛围、内涵的意境、语文素养、资源平台、学习效率、反思与构想 引言: 随着计算机在生活领域的逐步深入,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大量便捷的资料查询、最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成为老师教学研究的最得力的助手。信息技术手段对象我这样的语文教师来说就象是拥有了开启一座包罗万象图书馆的金钥匙。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实践中,囿于信息科技知识的匮乏、教育理论的缺乏等方面因素,想在有限的篇幅里概述这样一个大的命题,难免在“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的迂阔。然而即便是管窥蠡测,只要能了解和掌握一些教育技术信息,恐怕也还不是毫无意义的。尤其是自己今年又接受了“语文跨越式基础教育研究的命题”更加感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身有感触,学生接受的快,学习的也快。知识面的接受领悟也大大超越了同龄孩子,这就是跨越的效用,信息技术的高效啊。 一、 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氛围 教师一向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任务是根据教学任务,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策划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在教学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在角色定位上,教师集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教学策略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学生 人格魅力的引路人于一身。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左右之中,学生则处于一种被动受支配的地位,其学习主体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 然而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变教师的“教为主”为学生的“学为主”,要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健康活泼的学习。而多媒体可以达到这一点,它通过图、文、声、像等多中渠道完成教师所不能达到的理想境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验:特定的氛围可以有效的激发人们的某种情绪或情趣。比如商业街的热闹、繁华、缤纷的色彩等,可以引发人们购物的欲望;博物馆肃穆凝重的气氛,可以使参观者更加聚精会神投入到参观中;……等等。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出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也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 在《春雨的色彩》一课中,我为了调动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对春雨的感悟,在导语中设计了让学生看着优美的春雨图,淅淅沥沥的小雨沙沙的下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唧唧喳喳的叫着让孩子们一下了就走进了课文联想到小鸟们都在争论着一个有趣的问题,直奔课文主题,很多枝节都在一副副美丽的画面与音乐声中感悟明了,有的孩子还兴奋的跟着音乐一起合着节拍唱起了《小雨沙沙》课堂的气氛很自然的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情绪与心也随着这一副副美丽的画面与动听的歌声进入文本和小鸟一起争论春雨的色彩。这便是多媒体的巧妙应用,它带给孩子的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的一界优秀的课所能比拟的。 二、创设语言内涵丰富的意境 教师比学生一定是早一些体会到,深一些体会到语言文字中的意境的;教师一定是先于学生被语言文字中的意境感动了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带着种种体验感受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他们获得体验、获得感动的情境。例如:在讲授《春雨的色彩》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画面:优美的雨境中显示着课文中最能体现意境的句子,让孩子通过图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这些能描写春雨的句子,图文并茂学生一下子便进入情境之中来切身的感悟春之韵美!引领学生步入文本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情境,激发情感,启迪思想,使他们通过直观、形象,步入文本境界,感悟课文内容,达到既定的学习要求。 通过观赏《小蝌蚪找妈妈》录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感悟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和他们的身体发育过程,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升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由选择诵读课文的有关段落,体会课文的感情。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重点的选择,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强化语言积淀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教育中的口语、文字、黑板、粉笔、模型、实物等手段要实现开放型的多元目标已捉襟见肘。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力争每篇课文都能做课件,虽然增加了不少教学负担,但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响应,完全溶入到教学中,我也就很开心了,觉得我所花费的功夫都是值得的。而且能充分利用资源平台的使其发挥更大的优势。例如:我在讲授《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优势,从网上下载了一个Flash动画,让学生们看了以后,上讲台来续编故事假如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会怎么办?要求按照Flash动画的情景,恰当得穿插旁白。学生们的积极性像炸开了锅一样,既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以便下一课时的开展;又锻炼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课件的恰当使用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更好的理解了课文,知道在困难面前不能停止不前而应该积极动脑想办法。直接升华了文章的表达思想,不必老师的泛泛讲解。而当老师结合这一情景又让学生下来做着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的放在瓶子里的实验的时候,孩子的兴趣就更高了,知识性一下子就体现出来。学生自己通过课件的体会、实验的观察、课文的感悟,朗读层次一下子就提升了一个台阶。老师的范读又给孩子以引导,因此本篇课文就在这样的轻松的环境中结束了。孩子的语文素养也相应的提高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着我们教学的开展,也在不断扩大。可见学生们对于语文这门学科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信也一定会学好这门课。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四、资源平台的使用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各种能力 1、培养学生适于网络交际的语言能力。 1)、活用"电脑"语言。 传统的写作是以文字表述为主,而在以多媒体为手段形成了电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号、声音及二维动画,都成了构成电子文本的"表情语言"。"有声语言"。尤其在电子邮件和"聊大室"中,人们适时采用创造出的"脸谱"语言,表情达意,眉目传情。这种"脸谱"简洁、含蓄、形象、幽默,给电子文本增添了无限情趣,并与文字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任务。 2)形成个性的语言风格。 二十一世纪是四海一家的世纪,也是个性张扬的世纪。每个人既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也是富有个性的独特的一分子。个性化的语言特征源于独立的人格特征和思维品质。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有自己的主见与认识理解,有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不盲目服从,不轻信他人;要勇于向常规发出挑战,标新立异,不满足与己有的结论,善于并敢于怀疑权威的东西。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些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 3)熟用交际语。 网上文章交际性强,培养学生肩"意识的运用交际性和论证性的常用熟语,显得也很重要。如要善于运用"我认为……"、"我的做法是……"、"我的观点是……"、"我看……","总之"等把握全文的篇章结构。 2、培养学生语文中的创新能力。 在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江泽民主席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所有杰出人物的共同特征,也是国民素质的一个关键要素。随着国际间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托恩比强调:"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按人口比例看是相当少的那种杰出的创造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财富……",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深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能力显得极为重要。因此,以创新为目标推进素质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个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获取知识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开拓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探究性学习"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应该象"小科学家"一样,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就必须煞费苦心的告诉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教会学生面对陌生领域去寻找答案的方法,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那个无边际无际的知识海洋。而现代教育基础就恰好具备了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他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力"。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科学巨匠爱因斯但也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着世界上的一切……严格他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根本因素,可见,培养"创新"能力,十分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首先,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由被动变主动,由"接受"变"获取"。特别是通过交互式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艺术中时主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运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这也非常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二十一世纪,写作将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为了使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弄潮儿,就必须培养学生应用电脑进行写作的各种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每学一篇课文结束后都有十分钟左右的学生进入资源库阅读的时间在这里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原有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这些文章的选拔都是有一定的基础的,都经过老师的精挑细选,与所学例文类似的几篇经典文章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识字、认字,和扩大知识的存储量。使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里超越传统的教学效果,达到跨越的目的。由于这种模式的习惯性养成现在班里很多的孩子多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阅读八篇以上的文章,而且还能积累很多的好词佳句呢 ,这对孩子的写作也有着很重要的帮助。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备课上,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划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困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以前学生提起写作头就很大,现在孩子可以主动的拿起笔来写下自己的心情、一天中的最大的收获与感受,而且每参加一项活动都主动带好笔记做好记录回来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与构想 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使语文教学改革如虎添翼。信息技术手段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为学生朗读创造氛围,帮助学生自然、准确地理解语言。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巩固练习就能“寓练于乐”,提高学生的兴趣;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 教学实践使我们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有了新的认识,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信息技术的理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优越的学习平台,为此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动手、动脑,长知识,长才干。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利用网络教学,需要比相对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有更高的技术支持。教师要熟悉网络管理,熟练地进行网页制作,还需要掌握必要的网络编程知识,构建利于学生浏览的资料库。为了增加教学的互动性,方便学生交流,可以创建网上论坛。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首先融进现代信息技术中去。 其次,要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内容相融合。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说,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那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也不应例外。任何游离于语文学习规律之外的信息技术表演,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再次,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使之能够跟上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才能实现二者融合。因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实施网络教学,唱主角的是学生,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决定着网络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展。因此,在进行网络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适合、适度为原则,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适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比如,在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浏览,搜集资料的时候,有的学生出于好奇,随意登录其它网站,浏览与学习语文无关的内容,教师必须及时提醒,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有的学生在操作上不够熟练,影响了学习进度,还有极个别学生只习惯听教师讲课,自己动手能力较差,对这此学生要多加辅导,提高他们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尽快适应网络教学,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融合贵在坚持。网络教学的研究实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凭一时的冲动,五分钟的热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需要有能适应现代技术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对多数教师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如果望而却步,知难而退,是不行的;有志者,贵在坚持,知难而上,认准目标,坚持到底,方能成功。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认知的途径,网络教学将给教育带来新纪元。这是教育教学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不可避免。必须是志者、勇者才能顶得住,坚持得了,为了走出一条教育教学领域里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必须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开拓直前的志向,百折不回,踏实探索的决心,为探索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新路作不懈的努力。再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真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如果在“整合”这个课题上不能持之以恒,最后还是落在时代的后面。因此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 我们的探索和实践仅是初步的,今后,将与有志者一道,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开拓进取,不断前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语文教学改革将会在网络环境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定会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多媒体的互动性和流动性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强烈的变革需要,如何吸呐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作为观念的变革,如何充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来加快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 语文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学科系统,开放性是保证它充满活力的源泉,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的开放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我们才能知道那些东西可以使用,哪些该存放,哪些应毁灭。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教育中国——当代优秀教育论文集粹》,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 6月。 [/td] | ||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网友赐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