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学生让课堂更精彩


──《掌声》教学片断赏析

江西省赣县城关小学 郭平华



我们的教师经常抱怨课堂缺乏生气与动感,学生犹如木头一般,自己每天在演独角戏。其主要原因是教师过分强调教学生的稳,设计问题缺乏挑战性,忽略了学生是一个主动发展的好胜个体。

案例片断《掌声》

教师与学生一起了解了英子是残疾人后,问道:“如果教师叫他上台讲故事,英子该怎么办呢?我知道,你们知道吗?”这时,很多同学都把目光投向课文,想早点找到答案。

师:那就请好奇的孩子和我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听好,我能把句子读得正确流利,你们能行吗?(学生个个阅读课文、摇头晃脑。)

师:我不仅能读好,还有个绝活,我能边读边提问题,(师手指几个学生)你行,你行吗?

生:我们也能行,走着瞧。(学生个个劲头十足,边读边在书中圈圈写写。)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

师:谁愿意第一露露你的“绝活”。(学生踊跃举手。)

生1:英子为什么犹豫?为什么慢吞吞地站起来?

生2:为什么英子听到掌声要流泪?

生3:为什么故事还没有讲就响起了掌声?……

师:孩子们问得真好!把教师都给问晕了,现在我也要问你们几个问题,听好了:文中响起了几次掌声?每次都在说什么|?英子的心情有不同吗?你能用作上标记吗?

教师一口气提了四个问题,学生个个睁大眼睛,有的举手不服输。师因势利导,再次挑战:能提出问题的你真了不起,可你能像我这样解决问题吗?请默读课文,讨论讨论,比比谁解决的问题多

(学生个个埋头苦读,纷纷动笔做记号。有的交头接耳,生怕别人听见,有的争得面红耳赤,生怕会输。)

师引导学生汇报解决问题情况,并指导朗读。

生1:我知道英子为什么犹豫?因为她有残疾,她怕同学会笑话。学生低头轻声地读着。

师:唉,英子多么胆小难过呀!

生2:我觉得该这样读,学生满脸委曲,读得非常慢。

师用手拍了拍这个孩子的头,说:“我能理解英子,我支持她,为她加油!”

生3:左顾右盼,注视着每个学生。“慢吞吞”“眼圈红红的”读得很慢,“终于”读得很响。

师:瞧,同学们都在鼓励你呢!英子,别怕,上去吧。……

赏析:

这节课,学生学习非常投入,思维活跃,课堂探究气氛浓。原因在于教师抓住了学生的特性──好胜,与学生进行挑战,同时抓住学生阅读课时的个性发展,多元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使课堂精彩纷呈,其成功在于:

关注学生的灵性,营造挑战气氛

学生是有灵性的个体,他们带着知识、经验、思考、灵感走进课堂。怎样把课堂从真正意义上交给他们,让他们在这块领地大胆发挥呢?这就要求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关注到每一个个体,让问题具有挑战性,促使学生有动力成为学的主人。本案例中,教师用“你行吗?”“我知道你知道吗?”这种充满挑战的语言刺激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的好胜心涌现出来,身不由己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关注学生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科学之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启动。教者利用学生好问的特性,教学中设计挑战:“我有个‘绝活’,我能边读边读提问,你行吗?”来刺激学生,让他们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并在质疑中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探究释疑。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拓展了思维空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得到了情感的熏陶。

关注学生个性,重视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多角度”是指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理解和价值的差异性;“有创意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感悟和再创造。本片断中,教者严把朗读三道关:一正确,二流利,三有感情。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情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将内心对英子这个残疾人或胆怯,或难过,或委屈……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和融合于朗读之中。而教者则尊重学生,评价语言因人而异,这些贴切的评价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这一做发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