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和甜的》(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
特点分析
(一)教材特点
本课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本课内容在教材的第四单元。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活泼,耐人寻味。它也是一篇看图学文,文中共有八幅鲜明的图画、八段生动的文字,图文并茂,也是一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好教材。
(二)学生特点
二年一期的学生已认识了1500左右的常用汉字,因此对简短的课文基本能读下来,但他们的语感很差,时常是拉长声,唱着读,指着读,时常读错字,读时加字,丢字,时常读后不懂意思……解决的办法除了扫除文字障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的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感受到乐趣。这也是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
(三)教学特点
多年来参与教改实验工作,收获多多。在课题实验中,教者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教学中,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构建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已初步形成了生动活泼、严谨扎实的教学风格。所教过的学生,老师们的评价是:思维活跃,乐于表达,善于创造,能力较强。
理念与目标
理念:
立足于教材、学生、教师特点,在设计这一课教学时遵循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构建 “个性化、开放性”的教育模式;结合了年级组的教研主题——研究低年级阅读教学新规律;凸显了自己多年教学积累的经验,潜心探索 “识字与阅读教学整合”的新思路、新的课堂模式。本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扎实、朴实的教学风格,以研究性阅读为主,在阅读中尝试复现生字,将阅读和识字相融合,让学生用多种朗读方式体验,感悟,使之感受学习的快乐。
目标:
1.随文复习巩固汉字,旨在研究汉字构字规律,掌握多种认字方法,时时处处关注汉字的学习,夯实基础。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从中知道平时做事要亲自体验,不要光听别人的话,自己要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感悟课文,与作者进行对话交流,创设问题情境进行研究性阅读。
4.能借助图画阅读课文,图文结合,培养观察、思维、表达、想象等能力。
5.学习用多种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内容。
创新设计
设计一:导入课题,关注 “酸”的字音,体验 “酸”和 “甜”的味道
在引入课题中尝试巩固生字的字音是设计该教学的初衷。这让学生更为重视生字的学习,进而 养 成 习惯,时时关注生字的学习。
在上课伊始,让学生在真正的生活体验中感受酸和甜的味道,既突出了重点,又为感悟课文内容做好了经验的铺垫。
1.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2.引领学生强调复习 “酸”字的字音。
3.指导品尝柠檬,体验 “酸”的滋味。
4.指导品尝苹果,体验 “甜”的滋味。
5.能说说课文讲的是哪种水果吗?(粘贴葡萄)哪些小动物说葡萄是酸的?哪些动物又说葡萄是甜的呢?
设计二:深入探究课文,巩固生字 “串”,用多种方法朗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
由问题入手展开阅读,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在边读边想边画中找到了答案,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通过看动画,老师描绘情境,再让学生尽情表演,既感悟了词句,又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
(一)学习第一段,研究: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
1.指名读第一段:小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
2.从哪里看出狐狸非常想吃到葡萄?文中有两个描写动作的词语,你能找到吗?
(转来转去 跳起来)
3.学生观看动画。
4.指导学生朗读这一段,带着着急的心情读。
(二)学习二、三段,研究:小松鼠和小兔子也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
看图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鲜明的图画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图文结合是低年级阅读的重要途径。
1.找两名同学分别读二、三段课文。
2.看第二幅图说说小松鼠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它是怎么想的?
3.看第三幅图说说小兔子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它是怎么想的?
(三)学习四、五、六、七段,研究:小松鼠和小兔子又为什么相信葡萄是甜的呢?
研究这个问题,实质上也就解决了小猴子为什么也说葡萄是酸的这一问题。在此教学环节学生积极踊跃,充分发挥了主动性。
抓住文中的字词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想象,读中比较,使之感受更为深入。
分角色朗读也是加深理解的方式,学生 转 变 角色,在角 色 中 体验,感受,再通过小组学习研究,互动交流,学生体悟了文章的内涵,还学会了阅读。
学生在亲自品尝葡萄的甘甜中体验,朗读,感悟,将语文学习融入生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小声读四段:小猴子来到葡萄下,望见了什么。(粘贴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
2.复习 “串”,看图比较 “一串葡萄”、“一串串葡萄”、“一颗葡萄”是多少。
考考你:这是多少葡萄?(一颗)
3.结合课文比较两句话:
猴子爬上葡萄架。
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4.这时候小兔子看见是怎样说的,怎样读?
5.分角色读五、六段,听听小猴子是怎么和小兔子、小松鼠对话的。
6.同桌讨论:从他们的对话中,小猴子知道了什么?
7.齐读七段,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比较两句话: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吃起葡萄来。
8.小组讨论: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能读好这句话吗?
9.读文说说小松鼠、小狐狸看了怎么做的。
10.准备了一颗葡萄,让每个学生品尝。一边品尝一边指导学生朗读:啊,真甜!
11.想想 “啊”能换哪个词?再读读。
12.说说此时此刻的小松鼠、小兔子,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设计三:解决疑惑,复习上节认识的生字,和各种小动物们对话交流,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围绕这节课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在回答时再一次复现生字,淋漓尽致地体现字、词、句间的关系。
与文中人物对话,学生在情境中将自己融入其中,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1.齐读最后一段,研究: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2.“硬”在这里什么意思?请你选择答案。
3.谁来告诉小松鼠、小兔子这个问题的答案?回答时要用上节课学过的这些字 (出示字卡)。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4.感悟课文,和小动物们对话,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5.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带动作表演读。
精彩回放
教学实录片段一:
此处读完字音,巧妙地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这样的开始轻松,愉快。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7课 《酸的和甜的》。
师:这里的 “酸”是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平舌音,读一遍。酸的是一种什么味道呢?老师在每个同学的书桌左上角放了一小块水果,已洗干净,请你品尝一下,吃下去,感觉怎样?说说酸的是什么感觉?
学生亲自品尝,得到不同的体验,通过交流、互动营造了 “酸的”氛围,从而使课堂上充满了酸的滋味,再品尝甜的苹果,对比感知,调动了视觉、味觉和感觉协调统一,为学习课文积淀了丰富的情感基础。
课前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感知语言文字,让学生如临其境,学生再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很好地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低年级孩子易于形象思维,当美丽的葡萄架、可爱的小动物呈现在眼前时,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联想,产生一连串的问题,研究性阅读就这样开始了。
生:老师,我感觉到嘴有点麻。
生:老师,我感觉到身体哆哆嗦嗦 (打冷战)。
生:老师,我感觉酸的不好吃,涩。
生:我觉得满嘴都在流口水。
师:下面我们再来品尝一种水果,在你书桌的右上角,轻轻拿出来品尝一下,吃下去,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很甜。
生:我觉得很好吃呀,我还想吃一块。
师:回家让爸爸妈妈多给你买些苹果吃,好吗?
生:好。
师:刚才我们品尝了两种水果的味道,亲口品尝了酸的和甜的味道。你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哪种水果吗?一起说。
生:葡萄。
师:老师把事先画好的葡萄粘贴在葡萄架上。
师:课文中哪些小动物说葡萄是酸的?哪些动物又说萄是甜的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生:小狐狸、小松鼠和小兔子说葡萄是酸的,小猴子说葡萄是甜的。
生:我有不同意见,小松鼠和小兔子开始说葡萄是酸的,可后来又说葡萄是甜的。
师:说得很对,看来你读书很仔细。
(教师一边贴动物头饰一边画线)
师:大家看黑板,看看题目,再看看小动物,还有这葡萄,看到了这些,在你的头脑中会产生哪些问题?
生:我想狐狸它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生:小松鼠和小兔子,他们为什么开始说葡萄是酸的,后来又为什么说葡萄是甜的呢?
生:小猴子又为什么说葡萄是甜的呢?
师:对呀,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课文,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实录片段二:
反复巩固是阅读积累的最佳途径。又一次复习了生 字, 当 出 现“串”的字卡时,孩子们积极活跃。
师:谁愿意读读课文的第四段,说说小猴子来到葡萄下,望见了什么?
生:他看见了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
师:这里的 “串”是我们学过的生字 (举字卡),它是个象形字,像什么呢?
生:像一串糖葫芦。
师:这是多少 (举起画好的葡萄图片)。
生:这是一串葡萄。
字词的学习是感悟课文的基础。在形象的图画中比较 “串”、“一串”、“一串串”“一粒”,学生易于接受;在比较不同的句子中,学生体会到了怎样将语句表达得具体,生动。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 展 语言。把学生带入角色之中,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主动参与意识,受到 情 的 激发,智的启迪。
师:一串串是多少。
生:很多串这样的葡萄。(演示贴许多串葡萄)
师:现在老师考考你:这是多少?(举起一颗葡萄)
生:这是一颗葡萄或说一粒葡萄。
师:小猴子看到这么多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是怎么做的。
生: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师:现在我们来比较两句话:猴子爬上葡萄架,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师:可不可以去掉 “迫不及待”?
生:不可以,因为有了这个词,它写出猴子想吃葡萄的急切心情。
师:这时候小兔子是怎样说的,怎样读的?
生:(学生用着急、关心的语气读这句话。)
师:听了这话,小猴子又是怎么和小兔子、小松鼠对话的?找三名同学分角色读第五、六段。其他同学想:从他们的对话中,小猴子知道了什么?
生:从他们的对话中,小猴子知道了小兔子、小松鼠说葡萄酸是听别人说的,并没有亲自尝过,体验过。
师:小猴子摸清了这些情况又是怎样做的呢?
生:小猴子是大口大口吃起葡萄来。
师:请大家看看这两句话:小猴子吃起葡萄来。小猴子大口大口吃起葡萄来。
师: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
生:第二句话写得好。
生:因为写出了猴子吃葡萄的样子。
生:我也知道了猴子很愿意吃葡萄。
师:说得太好了,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谁能把猴子吃得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生:读这句话。(相机指导)
师:小松鼠、小狐狸看了也尝了一颗,老师也特地为你们准备了一颗葡萄,请你们尝一尝。
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促讲,以读促思,这是 很 好 的 阅 读方略。
在体验中有感情朗读,通过换词语感悟,尊重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感受,激发了他们阅读的情趣。
生:学生品尝葡萄。(表情欣喜、高兴)
师:谁读读这两句话,只有三个字。
生:啊!真甜。
师:请你一边吃一边读。甜不甜?读一读。
师:想一想,这里 “啊”能换个词读一读吗?
生:哇!真甜。
生:呀!真甜。
生:咦!真甜。
生:嘿!真甜。
生:哇塞!真甜。
教学反思
1.充分展示了扎实、朴实、踏实的教学风格,体现了实在、实际、实用的教学特点,回归了生动活泼、扎扎实实的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本色。
2.结合本课特点,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自品尝、体验来感悟课文内容,效果很好。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一边表演,一边朗读,也适合孩子们的特点。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范读、男女生及师生互动朗读等不同的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同时也尊重了学生朗读感悟的个性。
3.探索了研究性阅读的教学模式。在实现整体感悟课文的同时,创设了一种由鲜明的图画、优美的文字所组成的一种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在头脑中建构一串串问号,然后通过自己主动阅读、体验,在文中寻找答案,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这一教学设计使学生感受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
4.在阅读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课文,减少了大量的分析,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尝试复现生字,巩固生字、词语,将阅读和识字教学相融合。
(柳耀华)
专家点评
《酸的和甜的》这篇教学设计,凸显了教师新的理念,新的教学风格。教师能够从实际出发,遵循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直觉的感官入手进行教学。上课伊始,教师就让孩子们品尝带酸味的柠檬、带甜味的苹果,这不但引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再一次地从味觉上感觉到酸味和甜味的不同,这为讲课埋下了伏笔。
创设一种教学情境,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对低年级学生来讲 “创设情境”尤为重要。柳老师恰恰理解了这一点,她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如:利用粘贴的各种小动物的图画引发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品尝酸的、甜的味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观看动画理解 “转来转去”、“跳起来”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同时也就理解了小狐狸着急的心情;教者还创设了学生与文中的小动物直接对话的形式,能让学生融于情境中,使其与小动物产生共鸣,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同时也凸显了学生的个性。教师能驾驭教材,根据所创设的情境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
每位教师都知道:教师现在的教,是为了将来学生能自己独立地学习。每位教师都要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由于柳老师认识到了这一点,她在课堂上能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让其自己感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如对 “硬”的理解,教师能让学生自主地去选择答案,从中了解 “硬”的多义性,这是多么可贵的新理念。像这样的例子在本堂课上并不少见。
“有比较才有鉴别”,柳老师在课堂上用实物 (葡萄)直观地比较了 “一串”和 “一串串”以及 “一粒”词语的不同之处,学生不但易于接受,还能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是丰富多彩的。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语言基本功训练。柳老师在课堂上,能把学生引入角色之中,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产生求知欲,因而引发了学生在课堂上跃跃欲试的行动。课堂气氛极其活跃,学生能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朗读,从中体验到快乐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