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否有收获,取决于学生的课堂体验。一个充满生命活力、流溢生命动感的课堂,肯定是教师为学生服务,并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保持着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与学生共同生成的课堂。
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石。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呈现出鲜明的个性。我们只有尊重他们独特的体验和见解,引导他们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有所启迪和教育,才能达到丰富知识储备,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品位,真正完成塑造人的任务。现撷取几个教学动态生成片断与大家共赏析。
片断1:人教版十二册积累运用四阅读《趣联巧对》
生:读了这篇短文,我知道了“六十是指花甲,七十是指古稀”,我想问老师“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八十、九十岁各指什么?”
师:我只知道“三十是而立,四十是不惑,五十是不惑”,其余谁知道?
生:老师,我知道,我从网上查到“二十是弱冠,八、九十是耄耋。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文本,提出有价值的“各个整十岁是指什么”这一问题,然后师生互动解决了这个问题,达到了举一翻三的效果。如果没有学生的提问,老师可能只是引导学生体会对联巧妙在哪里,而不会告诉学生这一个人们常见的常识性问题,学生就会少一次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机会。这里,学生成了动态生成中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片断2:人教版五册《三个儿子》
师: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生:我们每个孩子都应该像翻跟头和唱歌的孩子那样有特长?
生:我觉得帮妈妈提水的孩子做得对,他很孝敬妈妈,很体谅妈妈。
生:我认为另外两个孩子也没有做错,因为课文前面说“水桶里的水很重,三个妈妈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那么小孩提着走会很吃力,还有可能把水打倒,让妈妈重返水源提水。
生:小孩提水容易荡漾出来,打湿了衣服让妈妈洗多麻烦,所以不提水也可以。
生;那两个孩子有音乐和体育特长,练好后有可能当歌星和体育明星,到时能更好地孝敬妈妈,不帮妈妈提水,妈妈不会怪他们。另一个孩子没有特长,只好帮妈妈提水,不然,怕妈妈责怪他什么都不会?
师:“父母是生你、养你的人,他们宁可自己不吃不穿,也要把孩子照顾好,难道我们不应该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吗?何况越是生活中的小事,越能看出一个人高尚的心灵。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次人性积淀的过程,是一次丰富人生阅历的过程 。在课堂生成中,我们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把握编者和作者对文本的价值取向,适时对学生进行人性美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片断3:人教版十一册〈〈琥珀〉〉
生:蜘蛛和苍蝇在松脂油里挣扎时会想些什么?
师: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谁来说说蜘蛛和苍蝇临死时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生;他们会大声喊——救命。
生:我还没有结婚呢?我不想死。
生:哎,遗嘱都来不及交代就死了,孩子分遗产会打架的?
生:蜘蛛会想,我真不该贪吃,不然哪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生:苍蝇会想,和敌人葬在一起,真不是滋味。
(文本都留有“空白”,挖掘其中包涵的信息,激发学生创造想象,学生就会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奇思异想,甚至异想天开,创造出一幅幅具有时代和生活气息的画面。)
片断4:人教版十二册〈〈示儿〉〉
生:我从课后注释中知道了“九州同”的意思是“全中国的统一。”我想知道“九州是哪九个州?
师:谁知道?请告诉老师。
生:我在预习时曾问过社会课老师,他告诉我“九州是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并州、荆州、豫州、雍州。”
(说真心话,教了十多年书,这一课不知教过多少次,在我的记忆里只知道“九州就是全中国”这个意思。从来都没有哪个学生问我“九州是哪九州。”没想到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堂竞训练出了一批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多方设法释疑的学生。十年难遇,我很尴尬,但我感到很幸福。)
动态生成,展示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再现了知识的原生态。同时拓宽了知识的领域,让知识烙上了时代色彩和生活印记,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不着痕迹的融合,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瞬间。因此我可以这样说:课堂因生成而精彩,生成因导向而美丽。
这个课例可以学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