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欣赏《白杨》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前几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畅游了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内蒙古大草原,了解了祖国西部的灿烂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今天我们来欣赏戈壁滩上的一道奇丽的风景线——白杨。
  二、老师范读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加拼音的字词。
   三、学生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①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
    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3.学生交流展示.
  四、学生质疑问难
      1.白杨树有什么外在特点?
      2.白杨树有什么品质?
      教师小结:这节课扫除了课文中的“拦路虎”,理解了新词语,我们把这些问题保留到下节课来解决。五、课内练习:1.写近义词 介绍( )  抚摸( )  分辨(  )
               高大挺秀(  )
         2.写反义词 清晰( )  动摇( )  软弱(  )
               消失(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的第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她是怎样借白杨表白自己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理解白杨外形特点
   1.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小节。
   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胡的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3.齐读第3节,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老师在大戈壁背景图上贴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分角色朗读4-12小节。
  三、理解白杨品格特征
   1.指名朗读14小节,然后小黑板了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读讲。
    “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①“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本性正直)
     ②去掉“从来”,朗读比较。
    
①这句话廛了白杨的什么特点?从哪些关键词可体会出?(生命力强。“哪儿……哪儿……”“很快)
     ②小结:内地需要白杨,白杨要内地扎根;边疆需要白杨,白杨就在边疆扎根,真是哪儿需要哪儿去,不讲条件,不畏艰苦。
     ③指导感情朗读。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坚强不屈。“不管……不管……总是……”)
     ②教师描述: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磔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
     ③指导感情朗读。
   2.教师小结,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读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了什么感情?(崇敬)请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朗读14小节。
  四、领会爸爸的心愿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16小节,并联系14小节思考,然后同桌讨论。
   2.引读讨论16小节:
    ①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工作,你们知道吗?”
    ②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③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师问:“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你们知道爸爸为什么把孩子带到新疆去吗?”
   3.通过爸爸介绍,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指名读17小节。
   4.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5.老师朗读18小节,读后讨论:
    ①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
    ②他为什么又露出了微笑?
   6.老师在大白杨旁贴上两棵小白杨,请学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7.指导学生感情朗读18小节。
  五、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1.课题是《白杨》,全文是不是仅仅写白杨?赞扬了爸爸什么精神?
   2.赞扬爸爸实际上就是赞美什么人?
   3.总结启发想象:是呀,多少边疆创业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新疆有许多的“白杨树”,我们这里也有“白杨树”,谁呀?         
(生:老师,辛勤的园丁,清洁工,交通警察等)
    师: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街道上的清洁工,不论严冬酷暑,坚守岗位,使城市清洁卫生。
      4.师:本文的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借树喻人,托物言志,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运用。
      5.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体会。 
      生:我要学习白杨树的精神,做一颗小白杨。
      生:我要发奋学习,长大后为建设祖国做贡献!
      师:好的,志当存高远,大家努力吧!
本文讲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 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成长。课文以白杨为线索,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的高尚品格。因此,教学中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理解白杨的特点和体会父亲表白的心愿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句子含义,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对白杨的生长环境有所了解。课上,我从课文中孩子们的童真对话引入,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再通过父亲表情的变化引发学生质疑、讨论、汇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与同伴商讨……总结出白杨的生长特点。并使学生懂得,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白杨,赞美白杨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成长,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屈、尽职尽责。最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读,自由读,齐读,表演读,充分体验感悟。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通过朗读学生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工作,而当时的社会情形与工作环境如何学生比较陌生,毕竟那个时代距离学生较远,这样就造成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对边疆建设者无怨无悔、奉献一切的精神的体会会遇到障碍。为此,我在课前搜集有关白杨树、西部建设的相关资料,与学生一起交流、学习,在头脑中形成认识。再加上对如今西部的介绍,学生达到对建设者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父亲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理解,我没有直接提问学生这句话的含义,而是巧妙地联系上文“父亲又陷入了沉思”一句,让学生思考:此时此刻父亲看到了什么,他会想些什么?学生在思索的同时,也唤起了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为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打下基础。这样,通过联系上下文,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使学生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力求体现语言文字训练意识,将朗读指导贯穿于整篇课文中,强调“边读边思”与“读中理解”,使学生读得入情入味,教学效果较好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