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


《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主要讲了法布尔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故事。课文用两个具体的事例,突出了法布尔的痴迷,一个是捉纺织娘的故事,一个是捉小甲虫的故事。
    在本文中,为了突出法布尔小时候对小虫子的兴趣,分别用了“着迷”、“迷恋”和“痴迷”三个词语;为了突出法布尔对小虫子的喜爱,课文运用细节描写,三处提到了“衣袋”。第一处,“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第二处,“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第三处,“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课文的中心句是“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教学中,我围绕这句话展开了精读课文的学习。
    既然是“着迷”,就会有写着迷的段落和语句,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来找出相关的段落。默读最能让学生生发智慧,果然,在几分钟的静默读书和思考后,学生找出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我先指名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一段能体现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着迷”。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及时点拨,从时间上说,“三天前”体现了法布尔对虫子关注的时间长;从动作上来说,“抓到”体现了法布尔喜爱纺织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终于”一词则体现了得到自己喜爱的“宝贝”后的愉快的心情。
    法布尔因为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所以才守了了三天终于抓住了纺织娘,其过程肯定是艰难的,当然也是兴奋和喜悦的。学习该段时,我让学生适时进行小练笔,以“我终于抓到了这只纺织娘。”为中心句写一段话,写出法布尔是如何与纺织娘斗智斗勇,最后取得胜利,逮住纺织娘的过程。当然,这是一个想象的过程,需要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来完成。我安排这一小练笔的目的有两个,一个当然是提高孩子读写迁移的能力,一个是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中心——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着迷”。
    精读第二个事例“捉小甲虫”时,我及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捉到小甲虫后要先放进蜗牛壳以后再用树叶包起来放进衣袋?”孩子们经过思考,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怕直接放进树叶包起来将小甲虫闷坏了。”“放进蜗牛壳有利于好好保护小甲虫。”我接着问道:“从这一细节,你看出了什么?”经过引导,学生很容易地说出了“喜爱”、“着迷”的情愫。
    课后的第三题,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这是全文的中心也是重点。交流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给这篇课文换一个课题,于是,五花八门的题目都出来了,《热爱虫子的法布尔》、《痴迷昆虫的法布尔》、《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等。学生说完后,我让他们比较自己的命题和课文原来的题目,哪个更好?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发现,只有用“装满昆虫的衣袋”才能充分而简洁地说明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喜爱的程度,所以课文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
    文以载道,课文总是要说明一定的道理的。在本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想,学生应该能受到法布尔对于科学的孜孜以求的态度的影响,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意识和习惯。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