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第一节语文课,接到学校临时通知:因为艺美老师听课,数学老师开会,紧接下来的音乐课和数学课改上语文。这样连续三节语文课,加上第四节阅读,等于我要和学生在一起奋战整整一个上午。辛苦倒还是次要的,主要的问题是师生的疲惫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
为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我尽量采用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方式组织教学,比如比赛。今天要上的课文是《妈妈的帐单》,比赛在四个组之间展开。第一轮是读课文比赛,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参与竞争,我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每组选四个代表参加比赛,四个人的得分之和为组里的比赛成绩。
比赛开始了,选手们都读得很认真,惟恐因为自己的失误影响了组里的成绩。可能是紧张,也可能是没有充分准备的缘故,每个选手的朗读都出现了错字、添字或掉字的现象。第一轮比赛下来,没有一个选手得到满分,组与组的成绩相差无几。
下面开始有同学议论,甚至埋怨,教室里有些骚乱。为了保证下一轮比赛的倾听环境,我给纪律比较好的二组加了2分。这样,二组在第一轮比赛中胜出。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接下来的比赛秩序井然,不论是参赛的选手还是倾听的同学,表现都无可挑剔。看来,加分这一招还真管用!
第三轮的比赛内容是我灵机决定的,因为看到孩子们读书的时候没有拿笔的习惯,也是受到课文中那位妈妈的影响,我如法炮制,也来了一次“润物细无声”,让孩子明白“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
比赛继续进行,这一次孩子们明显放开了,还没等我告知比赛的内容,教室里已经是小手如林。我“认真”地在每一个组挑选出选手,请他们带上书到讲台上来。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我是让他们上台读书,上台的人显得信心十足,台下的人更是期待万分。
我不慌不忙查看了四个同学的书,情况一点也没有出乎我的意料,除了郑小弦一个人在课文中标出了自然段之外,其余同学的课文里干干净净,什么也没有留下。我拿起粉笔,给郑小弦所在的一组加上了2分。这时,孩子们似乎明白了什么,不约而同地拿起了笔。等我再一次检查的时候,所有同学的书上都留下了读书的痕迹:有词语积累,有多音字注音,有重点批划,有难点质疑……有文字,更有符号,深深浅浅,或浓或淡。
我悄悄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我的语气缓和了,轻轻地问他们:“今天的比赛你明白了什么?”
“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是的,成功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把课文读好。”
“我明白了别人读书的时候,要认真倾听。”
“是啊,上帝给了我们一张嘴巴,却给了我们两只耳朵,说明听是很重要的。”
“我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也很重要,因为上帝还给了我们两只手。”
……
啊!我真快活,今天的课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