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一面》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面孔、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学习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学法提示:
首先总结一下,通过前两篇文章的学习,自己学到了哪些体会人物的高尚品格的方法,多读几遍课文,做到读通顺,运用联系上下文或其它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理解了词语和句子后,再通读全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运用前面学到的体会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体会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习准备
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 课前预习
温馨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突破词语障碍。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地窖(yào jiào) 摩挲(shā suō) 颓唐(tū tuí) 熏黑(xūn xiōnɡ)
虐待(lüè nüè) 赫然(hè chì) 抖擞(shù sǒu) 憎恶(zēnɡ zènɡ)
2、辨字组词
踱( ) 窖( ) 挲( ) 姿( )
镀( ) 窑( ) 娑( ) 咨( )
3、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50上下的中国人…… ( )
(2)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到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 )
(3)这时,我忽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 )
“哦!您,你就是——” ( )
(4)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 )
(5)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 )
(6)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 )
4、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简要地把文章主要内容写下来。
5、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大家交流
6、我搜集到的资料有
(二)学习探究
先自读自悟,然后合作、交流学习,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1、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法提示:认真读课文,找出描写外貌鲁迅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作者对外貌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
的人。
2、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呢?
。
(三)拓展延伸
致颜黎民(节选)
鲁迅
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那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籍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菲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菲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这是 写给 的信中的几段文字,主要讲了
,从中可以看出鲁迅 。
3、鲁迅就读书问题提出哪几点建议。
4 、读句子,回答问题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这个句子以 来打比方,说明只有 ,才能
。“许多花”比喻 ,“蜜”比喻 。
(四)相关链接
关于《毁灭》和《铁流》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鲁迅十分重视十月革命以来的苏联文学,尤其注重介绍反映苏联国内革命战争的作品。鲁迅着力推荐的作品是法捷耶夫的《毁灭》和绥拉菲摩维奇的《铁流》。鲁迅认为“这两部小说,虽然粗制,却并非滥造,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实在够使描写多愁善病的才子和千娇百媚的佳人所谓‘美文’,在这面前淡到毫无踪影。”鲁迅甚至说,他爱《毁灭》,“就像亲生的儿子一般”,并说“实在是新文学中的一个大炬火”,是社会主义文学的“一部纪念碑的小说”。因此他一方面鼓励曹靖华翻译《铁流》,一方面“经过不少艰难”亲自翻译《毁灭》,并且自费印刷出版。
《毁灭》描写的是苏联内战时期一支由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组成的游击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在西伯利亚地区同反革命匪帮进行战斗的故事。在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时候,这部宣传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文学作品,对于我国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真好比“雪中送炭”。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法捷耶夫的《毁灭》,只写了一支很小的游击队,它并没有想去投合旧世界读者的口味,但是却产生了全世界的影响。至少在中国,像大家所知道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铁流》描写苏联内战时期一支由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的红军,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通过跟白军和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锻炼成为具有铁的纪律的队伍的故事。作者成功地描写了革命群众的精神风貌,塑造了共产党员红军指挥员郭如鹤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