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叶圣陶先生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人品以及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文品。
3、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并能初步运用。
教学重点: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稳重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感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迁移导入
师:板书课题。还记得《爬山虎的脚》吗?记得它是谁写的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和爬山虎有关,而且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之一就是叶圣陶爷爷。揭题
简要介绍叶圣陶和肖复兴。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的要求:
(1)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遇到难读的字、词或者句子,请多读几遍,争取读通,读流利。
2、理清脉络,巩固生字生词
(1)通过自由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讲一讲课文最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
(2)指名朗读“修改作文”的部分和“做客”的部分。
学生点评。
教师相机出示生字新词。
3、让我们把这些生字新词放进课文中再读一读,看一看是不是比刚才读得更加流利了。
读的时候,请做一件事情,用直线画出“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再用波浪线画出“看到批改过的作文时,我有什么感受”。
(出示自由读的要求)
好,现在开始。
(1)学生汇报,读叶圣陶爷爷批改作文的语句。
(2)(出示修改原稿)
现在你们就是作者肖复兴,你们把作文交给大作家叶圣陶爷爷修改,当你们看到叶圣陶爷爷这么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你会怎么想?你觉得叶圣陶爷爷是一位怎样的人?
(叶圣陶爷爷认真、平和、温暖、不摆架子……)
讲得真好,那么作者看到自己被修改的作文后有什么反应,他是怎么想的,他想得和你们一样吗?
读描述作者感受的语句。
4、出示会写的生字,讲一讲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的,大家互相帮助,提提建议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在写字本上写一写这些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上节课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
(为我批改作业,请我到家做客)
二、提出中心问题,围绕问题学习。
1、现在再看课题,谁冒出问题了?
(课文是写景状物,为什么要以爬山虎为题?)
是啊,这真是个好问题!黄老师在课题后面加上一个问号。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首先请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2、谁找出来了?找出来的请举手!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段话。
3、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爬山虎十分美丽,显眼……)
4、比较两处爬山虎的描写,你有什么发现?(找不同点)
5、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时间光线不一样)
6、作者两次见到爬山虎,都有不同的描写,这些不同仅仅是光线造成的吗?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6——10自然段,把这两段话放进课文中,联系上下文读一读,好好体会当时的情形
三、细读课文第6-9自然段
1、(1)作者听说叶老先生要请他到家里做客时,有什么反应?
请读出课文里的句子作为回答。
(2)你为什么会感到意外?
(3)你能不能读出你的意外呢?
(4)谁还想意外一下?
 指名读,齐读
2、(1)虽然意外,但我还是接受了叶老先生的邀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作者在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以前会有怎样的心情?
 (2)是啊,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作者走进了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刚进里院,他就看见了——我们一起来读!
 (3)孩子们,这可不是普通的爬山虎啊,还记得叶老先生写的《爬山虎的脚》吗?那里面写的就是这院墙上绿绿的爬山虎。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文的片断。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爬山虎美吗?
作者也曾经读过《爬山虎的脚》,对爬山虎的美丽同样印象深刻,此时此刻,他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会面而紧张、兴奋、不安,突然看到熟悉的爬山虎,大家想想,他的心情会有怎样的变化?
带着这变化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一段话,谁能来给大家做个示范?
指名读,齐读
3、(1)爬山虎与作者的初次会面是美好的,那么作者与叶老先生的会面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请读出课文中的句子作为回答。
(2)看到这样的会面场景,你有什么感受?
你们的感受也正是作者的感受啊!大家可以翻到课文的第一部分看一看,作者在没有与叶老先生见面以前,就已经觉得他是那么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那么现在呢?作者觉得叶老先生更加——亲切,更加——温暖了!
(3)正如课文里写的叶老先生“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我已经全身心投入到这场融洽的交谈中,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这时候我看到了——一起读。
(4)比起刚进里院见到的爬山虎,这一次你对爬山虎又有了什么新的感觉?
是啊,爬山虎更美了,更绿了,更虎虎有生气了。这是因为——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的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
所以
两处爬山虎的不同,还是因为作者心情的改变
(5)带着新的感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自己练,指名读,齐读。
4、(1)这时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深深印刻进作者的心底,不仅仅是这样,更有价值的是,15岁的我还模模糊糊懂得了一个道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聪明的孩子们,15岁的作者模模糊糊懂得的道理,你们清清楚楚地懂得了吗?
(2)叶老先生用自己认真的写作态度、高尚的人格获得了作者的尊敬,他的认真、亲切、质朴、期待激励着作者不断成长,二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15岁少年已经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但他永远也忘不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起读——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为什么爬山虎总是绿着?
(3)是的,叶老先生“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已经包我小小的心融化了”,叶老先生就是我心中的爬山虎,看道爬山虎就会想起叶老先生,想起叶老先生也就会想起爬山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
5、多么令人难忘的一次会面,带着对叶老先生的无限怀念和无比尊重,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现在谁能够来擦去这个问号了?
四、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拿出纸笔来写一写,可以对叶老先生说,可以对作者说,也可以读自己说。
读写互促-----《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可见,充分利用好教材是多么的重要。如何有效读写结合,从中形成一种密切联系实际、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扎实学风?如何使学生切实从精彩的“文本”中受益,灵活而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如何通过读写演练,使得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享的一道精神美餐?结合《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探索》的课题研究,执教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回顾进行课题研究的教学实际,我认真进行了反思。
一、     借助文本,灵活挖掘说话训练空间。
《新课程标准》中明显地提出了中段习作的目标: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由于文本的内容的吻合,借叶老先生给肖复兴修改习作的事,教学中正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修改习作。借助文本的第四段,对照叶老先生修改的原稿,让学生领会修改习作的改、添、移、断、评等方法,并指导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平时修改作文的练习中。使学生从叶老先生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从叶老先生的评语中感悟作文的方法。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叶老到先生的人品,在教学中,我也紧扣文本设计了几处促进写作的说话训练:
1、肖复兴为叶老的修改而愣住时,我设计了透过这圈圈、钩钩、无数的直线、曲线,同学们展开你的想象的翅膀,想象叶老当时连续给20个孩子这样认真地批改作文的情景:夜深了,年已七旬的叶老坐在窗前认真地为我们批改作文,他……
2、当学生理解到叶老不仅为肖复兴改作文,而且进行了细心到位的评价时,我设计了置换说话:肖复兴的作文之所以           ,是因为                         和                       。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明白写好作文的两大秘诀。
3、理解了“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了含义之后,我又设计了拓展说话:如果你是文中的肖复兴,你会对叶老讲什么话呢?如果叶老今天还健在,看到肖复兴这样的文章,他会怎么说?
通过这样紧扣文本的说话设计,让学生层层深入,不断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和叶圣陶爷爷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在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并以说、写的方式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听、说、写等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紧紧围绕阅读文本,达到以听促读、以说促读、以写促读的目的,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说话能力。
二、     借助文本,有效渗透写作技巧。
文本就是一个高超的技巧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肖复兴的成长故事,理解文本中几处对爬山虎的描写是教学中一大难点,教学中,借助朗读品味,引导学生有了初步的理解后,我借助老师的导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并写作技巧的渗透:这确实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以爬山虎营造了一种美的意境。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师指课题)构成的呢?(生齐答:不是)师追问:同学们回顾前文叶老的两件事,你还看到了哪一种美呢?(叶老人格的美)对!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的完美融合!如果说爬山虎就是叶老,那深郁的爬山虎就是叶老那深博的知识,那虎虎有生气的爬山虎就是老当益壮的叶老,让我们带着对叶老的崇敬再读 。写景是为了抒情,情是借景而抒。情景交融,多美的画面呀!通过这些导语使学生明白了一篇记事的文章融入景物描写的作用,初步在头脑中有了借我抒情的技巧概念。  
但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进行了有效的取舍,整节课给了听课的教师有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位的感觉。学生是生动活泼的,课堂也是生动活泼的。教学只有不断地改进、不断地优化,再加之老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智慧不断的提高,才可能使教学不断逼进完善、逼进完美,但是,永远也达不到完美,只要是面对生动活泼的孩子的课堂,就永远只是“遗憾的艺术”。正因为“遗憾”我们才会不断去追求、去实践,假若生动的课堂是“完美的”,那么,就只能去演绎和模仿了,创造也停止了。

 
热门四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