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本 感悟真谛
──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四年级(下)第五组阅读教学设计
江苏省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校 郭根福
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个主题,选编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触摸春天》一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内心创造缤纷美丽的世界。作者用细腻的笔法、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现盲童安静丰富、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热爱世界上其他生命的女盲童的形象。
《永生的眼睛》一文,讲述了“我”的母亲、父亲在死后捐献了自己的器官──角膜的故事,作者通过“‘我’对母亲捐献角膜不理解,爸爸对‘我’进行教育;爸爸的言行感动了‘我’,‘我’给女儿讲‘我’爸爸的故事并感动了女儿”的故事,展示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地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的美好品德。
《生命 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对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等生活细节作了深深的思考,表达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的人生哲理。
《花的勇气》一文,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朗读、品味重点词句,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生命”,在编排上,采用了模块组合的方式,其中“阅读”模块的结构如下:
从以上模块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内容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导语”与四篇课文之间的联系。“导语”部分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生命”的世界,并对学法进行了适当的点拨。“导语”是“纲”,四篇主体课文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导语”的“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本组课文的教学必须紧扣“热爱生命”这个主题;二是提示了学法指导的重点,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感受生命的美好。因此,我们在进行整组教学时,必须处理好“纲”与“目”的关系。
第二,每个模块内部的联系。本组课文采用的是一篇讲读课文带一篇略读课文的编排方式。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课型特点,讲读课文,重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揭示规律,然后让学生运用从讲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和规律,迁移阅读略读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本组的“导语”中明确提出:“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去搜集相关资料,一是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生命主题的理解。二是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这为我们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
但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他们进入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四年级语文教师必须着力思考的问题。
首先,从学段之间衔接联系来看,四年级的阅读教学,既要巩固三年级所学到的阅读基本功,又要完成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目标任务,同时还要有目的地渗透第三学段(5~6年级)有关阅读的要求,为学生顺利地进入高年级学习打下基础。那么,在四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段之间的衔接关系呢?我们认为可采用“抓住重点不放,兼顾非重点不忘”的教学策略。所谓“抓住重点不放”,是指凡是要在四年级完成的阅读教学任务,必须作为教学的重点,并具体落实到各组、各课的教学之中。所谓“兼顾非重点不忘”,是指三年级学过的阅读基本功要注意巩固,第三学段中相关的阅读教学目标,能在四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的适当渗透。
其次,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并开始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根据四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是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逐步学会透过事物的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二是要鼓励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从而享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目标和本组课文的特点,我们可以把第五组课文的阅读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重点词句含义的方法,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2.通过抄写、背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善于从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关于“生命”话题的语言材料;
3.通过朗读、默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品味,感悟生命的真谛,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促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命。
【模块教学整体构思和建议】
一、以系统论原理为指导,充分发挥模块教学的整体功能
系统论原理告诉我们:有结构的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模块教学与传统的逐课串讲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强调整体功能的发挥,坚持从整体出发,在整体的基础上进行部分的分析,最后回归到整体上来。模块整体教学的基本程式为:“整体──部分──整体”。以本组课文的模块教学为例,本组教学的主题是“热爱生命”,这是整组教学的“整体”,所选的四篇课文属于“部分”。在进行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都必须紧扣“生命”这个主题,在理解了每篇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综合比较回归整体,思考: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
二、立足整体,篇篇勾连,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生命”的文化主题
我们在进行模块教学的整体构思时,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要立足“生命”这个整体;二是要注意四篇课文在课型、学法指导等方面的联系;三是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朗读、品味重点词句、启发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文化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违背三个原则的前提下,可以设计出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案。下面介绍一种方案的设计思路。
第一部分:整体感知,把握模块学习主题。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教师先一边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读本组“导语”,一边用多媒体课件逐一出示课文插图(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在阴风冷雨中顽强生长的小花……),让学生初步感受生命的美好。然后引疑激趣:那么,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相信同学们读了本组课文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2.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听读……)阅读本组课文,提出阅读要求:(1)把四篇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说说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课外实践活动的要求:围绕“生命”这个主题,搜集有关热爱生命方面的故事、美文、图画、诗句、名言等。
第二部分:部分体验,感受生命的内涵。
这个部分的教学,根据课文类型的组合特点可分为以下两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理解《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的课文内容。
1.关于《触摸春天》一课的教学。
(1)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思考: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引导学生通过深入体会文中的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生命的内涵。在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时,一是要指导学生通过品析语言,体会作者运用字词的生动准确及精妙;二是要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加深对生命内涵的理解;三是要启发学生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法、分析比较法、联想法)。
(3)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可出示以下体会句子含义的片段,启发学生总结其方法。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两句话的含义挺深。一个什么也看不见的盲童要想捉住一只蝴蝶令人无法想象,安静却将蝴蝶拢住了。所以,作者用“竟然”来表示事情的出人意料,用“奇迹”来形容这件事的不可思议。这个“奇迹”就是安静身上所特有的“神奇的灵性”。这个“神奇的灵性”可能是指小女孩身上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神奇的力量。因为小女孩整天在花丛中流连忘返,她的身上一定也是花香浓郁。她就像一位花仙子,蝴蝶也愿意和她做朋友。
△“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这句话含义也比较深,刚读到这句话时,可能会使人觉得一个盲人的眼前肯定是一片黑暗,内心世界怎么会多姿多彩呢?后来联系上下文中安静的一系列动作,确实会让人感到她的内心世界一定是非常丰富的。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这句话的含义很深。蝴蝶飞走了,安静却在仰起头来张望。“张望”应该是用来形容有视觉的人的,而安静是一个盲人,“张望”用在她身上似乎有些不够准确。但仔细想想,又觉得这个字用得非常准确。蝴蝶飞走了,它是怎样飞的,飞向何方,这些安静一无所知,她多么想亲眼看到啊,所以,她才会仰头张望。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安静虽然是个盲童,但她用自己的心灵来触摸春天,感受世界,她是多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啊!从她的身上,我们体会到: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体魄,都有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权利,都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生活中有许多人历经磨难,但是,他们身残志不残,顽强生活,勇敢地向厄运挑战,创造出了许多业绩和奇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比他们幸运得多,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生命。
(4)本文课后安排了“阅读链接”。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比较:海伦·凯勒的发现与安静的发现有什么相同之处?
2.关于《永生的眼睛》一课的教学。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提示语,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生命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从《触摸春天》一课中学到的体会含义深刻词句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词句,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最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3)布置学生课后搜集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一是可以加深对已学的两篇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是可以为下一环节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二环节:理解《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的课文内容。
1.关于《生命 生命》一课的教学。
(1)为了做好第一环节与第二环节之间的衔接教学,在教学本课前,可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前两课的学习你对人生、生命有了怎样的思考和感悟?然后再导入本课教学。
(2)可以用本课作者杏林子对生命感悟的名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例如: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 生命》。
(3)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共写了几个事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和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领悟其中蕴藏的内涵,要求学生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生命观。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练习背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4)体会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时,先要引导学生回忆从前两篇课文中学到的体会重点词句含义的方法,促使学生将所学到的方法转化为学习的能力,然后让学生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含义深刻、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写出自己对这些重点词句理解的批注,最后组织课堂交流,共享并体验阅读中成功的快乐。
(5)教学本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做到读写有机结合。
2.关于《花的勇气》一课的教学。
(1)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通过课文前面的提示要求,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组织课堂交流。在课堂交流时,要十分注重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悟语言,对于作者的情感变化,要指导学生读出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2)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运用前三课学到的体会重点词句含义的方法,反复品味,感受作者运用词语的精妙,进一步提高学生品赏语言的能力。
第三部分:整体感悟,领悟生命的真谛。
这一部分的教学,既是对四篇课文内容理解与体验基础上的整体回归,也是模块主题教学的升华,同时也是由文本走向生活的新的语文学习生长点。因此,这一部分的教学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回顾交流,整体感悟。
1.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最使你感动的语言、形象、事情是什么?为什么?
2.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体会课文重点词句含义的方法?掌握了哪些新的学习本领?
3.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感悟?请你用一两句话写出来。
第二环节:引导实践,拓展延伸。
1.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办一张“热爱生命”的手抄报,并在班内举行一次展览。
2.课外搜集有关“热爱生命”的故事,并在班内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