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观摩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成长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时受到启发,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词句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对本文中的一些历史事物的名词如帝国主义列强、租界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对旧中国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难以理解和接受,课堂上会出现一些幼稚偏激的言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读八个生字,会读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理解新词,联系背景来领会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悟周恩来的爱国热情。
难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22 23:02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1、你知道那些名人名言?2、教师多媒体出示周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指名读 4、大家想知道周总理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5、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线索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从课文中知道什么?2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2、汇报。
让学生巩固将课文分段

三、学习生字生词
指名读生字。(1)指名读。(2)开火车读。
学生自由读生字
学习并理解生字词,扫清学问是的障碍。
四、学习第1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1、指名回答问题2、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1)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2)指名分角色读
自由度第一自然段
利用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课文

六、学习第2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1、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那些句子中体会到的?2、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的?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中国人受到欺辱的沉痛之情。

七、学习第3部分
看到这一切,周恩来陷入沉思,他在想什么呢?周恩来读书目的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大家思考:周恩来在想什么?
自主理解课题含义

八、拓展总结、升华感情

1、读最后一自然段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周恩来做了哪些贡献? 3、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总结全文,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板书设计
伯父说
中华不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亲眼看

教学反思
拓展文本,直面历史与现状,引导树立报国之志。如果本文只限于对中华不振的了解,仅限于对那段历史的拷问,仅限于对周恩来离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钦佩,那本文的教学就是不完美的。慕贤、明理的目的的是导行。让学生从心底唤起民族意识,在行动中去努力落实,就是这节课教学必不可少的目标。为激发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我从三方面着手:
1、解读“中华不振”,让孩子们体会中华不振。
2、研读周恩来让孩子们心有所向。
    3直面现状让孩子们与对话中萌发初步的报国之情。

 
热门四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