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与教研课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和反思


课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    第二课时
  
作者及工作单位 夏婧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眭村小学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这棵柳树虽然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又是一株令人敬而生畏的、有着顽强精神的、神奇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全文首先用两个自然段点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其次从青海高原这株柳树生长环境的恶劣和这株柳树的巍然撑立写出其强大的生命伟力,继而猜测和想象那株柳树存活、长粗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体现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顽强毅力,接着又写了家乡灞河柳树的极易生长,从侧面烘托出青海高原一株柳敢于与命运抗争。最后以震撼人心的话语点明了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而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从而揭示出人生哲理。
学情分析
虽然六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柳树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学过关于咏物、表现生命力强的文章,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侧重通过环境的描写、多角度的比较来咏物并表现人生哲理的文章。还由于学生对青海高原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特点普遍缺乏感知和体验,再加上课文中只是运用语言直接描述,因此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环境的恶劣是教学的难点,而在此基础上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精神实质的朗读感悟和解读以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2、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情感。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强大的生命力,体会作者见到柳树时的情感。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7 07:13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常规积累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背诵
了解古诗词,丰富积淀。
开放式导入
一、回顾课文
在作家陈忠实的心目中,这是一株怎么样的柳树?
指名说
复习巩固
核心过程推进
二、图文对照,感知困境中的柳树
1、下面请大家随着作家的视角亲眼目睹这株神奇的柳树,这株柳树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神奇在哪儿?轻声读课文3---5段。
2、这株柳树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株柳树?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株柳树的结实、浓密表达出来吗?
3、这粗实、浓密的柳树在平原在水边并不少见,可为什么作者却认为它是神奇的呢?
4、你身处这寸草不生的原野,看到这株柳树时你觉得它能给你带来什么呢?
三、引发想象,感叹生长中的柳树
1、我相信无论是谁,只要站在这株柳树前,就会忍不住去猜想它的生长历程,请大家默读课文的6、7段,体会在作家的想象中,这株柳树的生长过程又表现出怎样的神奇?
2、教给学生品读理解课文的方法。
3、这是一株充满生命的柳树,一株催人奋进的柳树,当我们再次面对这棵树,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配乐朗读第五段)
四、前后联系,感悟对比中的柳树
1、这篇课文的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写到这里再加上一个结尾,我想也算比较完美了,作者为什么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家乡灞河的柳树呢?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八段,去了解灞河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是怎么样的?同是一株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老师和你们一起读一读这一节再来体会它们的不同。
3、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家乡灞河的柳树了吗,谈谈你的看法。
轻声读文3-5小节,交流学习体会。
组织集体交流,主要抓住下面的关键句子理解
(1)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百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精神。
(2)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的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读课文,讨论交流,谈自己的看法
柳是平原地区常见树,即使像文中描述的这么大,也并不难见到。课始阅读第5段写柳树外形句子,感知柳树形象,认识它的“普通”,与课文开头相呼应,为突出全文情感埋下伏笔。
首先抓住关键词语引发学生与作者一起想象,情景交融,接着在作者想象的基础上,进而描述情境引发学生再展开更为具体的想象,让学生对柳树顽强的感悟更加直观和强烈。同时,学生想象的过程中在口头表达和思想认识方面的语文素养都有了展示和提升的空间。
再次聚焦文章的表达方式,体会对比反衬的作用,习得这一语文知识的同时,懂得充满困难与挫折的逆境是锻炼造就人才的摇篮。
开放式延伸
五、整体回顾,深刻体会人生哲理
1、这株柳树靠着它顽强的生命力长成了参天大树,也触动着每个人的心弦,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理解:名誉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2、透过这株柳树你想到了谁?
3、感悟写法:这篇课文的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齐读课题。作者是借柳树来赞美这种精神的人呀!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读了课文,心中一定会种下这株柳树的精神,我更相信,由柳树想到自己,一定会有更多的感想,课后把你的感想写在读书笔记上。
1、理解重点句子含义
2、学生用句式:()就像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他(她)
()练习说话。
3、写读后感
对人生哲理的认识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充分利用文末的点睛之笔由物及理,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联系上文从整体上解读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在此基础上感悟到人生也应该不抱怨命运,以顽强的毅力和韧性与环境作抗争。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青海高原一株柳生长环境神奇生长过程人生哲理不同命运

教学反思
一、找准重点,引领全文
一堂好课往往有一条引领全文的总线,这也是一堂课的重点突破。我首先让学生读描写这棵柳树的段落(包括:样子、环境、历程),让学生读懂文字,让这株柳树从文字背后跳出来。组织学生去研读文本,去感悟语言,真正领略这株柳树的神奇。
二、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我把教学的支点定在全文的中心词“神奇”上,以此铺开。在指导读时别有用心却不露痕迹,以静带动,动静交融,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领到那片神秘而广袤的青藏高原上。见到了那株坚强的、苦不堪言的、艰辛的、令人敬畏的柳就撑出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撑出了一棵柳执着而坚定的信念!撑出了一个人最美的人格魅力……我紧紧抓住“神奇”这个词,引导学生读中悟、读中感,对课文内涵的浓度提升就那么不“经意”的融在了朗读中。

 
热门六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