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时 第1课时
教
学
分
析
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教
学
目
标
及
理
念
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填满、橱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教
学
重
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教
学
难
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
学
准
备
课文图片
教学流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 二、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 三、指导理清脉络。 四、学习第一段 | 1.板书课题,作者“安徒生” 2.简介作者 安徒生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中部的一个小镇上,祖父是个农民,父亲是个鞋匠,他们常给幼年的安徒生讲故事,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很大。1835年初,安徒生决心为孩子写作童话。自此,每年圣诞节,他都献出一本“给儿童们看的童话”。你们看过安徒生写的哪些童话?(《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丑小鸭》等) 3.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课文插图,这个坐在雪地里的小女孩就是大年夜还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请大家根据图想象这个小女孩在干什么,这篇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请大家都来关心这个小女孩的命运。 1.读“预习”,理解“预习”要求。 2.边自学,边把每次擦燃火柴的起止位置画出来,注明每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内容。 3.检查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卖火柴的小女孩所看到的五次幻象,课文中从哪里到哪里? 2.刚才我们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入手,抓住了主要段落,请大家再想一想,其他部分与这个主要段落有什么内在联系?其他部分应该怎样分段呢? 1.自由轻声读,想想你读了知道对小女孩有了哪些了解? 2.指名说说 3.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用“”在课文中注明。(可怜的小女孩) 4.围绕中心句展开讨论 (1)这一段怎样写小女孩“可怜”? (2)小女孩的确可怜,主要是因为她家里很穷,书上是怎样写她的家的? (3)朗读体会。 5.小女孩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 聆听、了解 观察图画 发挥想象 质疑 自读课文 画出重点句 思考解答 划分层次 读课文 讨论交流 理解大意 体会感悟 | |
板书设计 |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光着头 一、悲惨生活 大年夜 又冷又饿 赤着脚 火炉——温暖 二、抱回孩子 烤鹅——食物 圣诞树——欢乐 奶奶——爱抚 三、冻死街头:坐、捏、微笑 |
课题 |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 课时 | 第2课时 |
教学目标及理念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女孩子的悲惨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 ||
教学重点 |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
教学难点 | 理解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 | ||
教学准备 | 五次鑔燃火柴的课件 |
教学流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二段 三、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 小女孩的命运究竟怎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学习第一次擦火柴的内容 默读思考: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第一根火柴的? (2)理解“终于” (3)擦一根火柴为什么还要鼓足勇气呢? (4)“奇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5)透过火柴的亮光,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 (6)结果怎样? 指导朗读。 2.自学第二三次擦火柴的内容 (1)自学指导: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的经过可分为哪三个阶段?(擦——燃——灭)这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了哪三个内容?(现实——幻象——现实)以下几次擦火柴。请大家运用这个方法,自学第二三两次擦燃火柴的内容。 (2)自学提示:第二三次擦火柴,她从火柴的亮光中分别又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 (3)检查自学情况。相机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五次擦火柴的内容 (1)自由读,思考: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奶奶的?她看到的奶奶是什么样子的? (2)通过朗读加深理解。 (3)学生读完师接着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问:她为什么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开头擦一根还要经过思想斗争,这时她毫不可惜地擦了一大把,想想这又是为什么? (4)指导朗读。 (5)这里的“光明”和“快乐”指的是什么意思?“飞走了”指什么?为什么又说“她俩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呢? (6)表达朗读。读前指导:见到奶奶,小女孩的心情是多么高兴,因为奶奶是唯一疼她的人,这种高兴的心情集中在“奶奶!”这一感叹句上,所以这一句声音要响,音要上扬,带着惊喜。“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这些话表现出小女孩害怕火柴灭了,见不到奶奶的心情,所以要读得快些。她擦着一大把火柴后,得以看到奶奶,以及奶奶的“抱”“搂”,要读出美好的感受。至于最后一句关于“飞”的内容,要读出既快乐又带渺茫的感情。 1.出示: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理解两个“幸福”的意思。 3.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感情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 默读思考 体会理解 交流讨论 自学第二三次擦火柴的内容 讨论分析 朗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感悟体会 有感情的朗读 齐读课题 提出问题 |
板书设计 | 光着头 一、悲惨生活 大年夜 又冷又饿 赤着脚 火炉——温暖 二、抱回孩子 烤鹅——食物 圣诞树——欢乐 奶奶——爱抚 三、冻死街头:坐、捏、微笑 |
课后反思 |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出现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小学生教科书上,我们重读它,一定会有超越时空的新意。我在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的人情冷漠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感悟点什么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还记得我在引导学生探讨“小女孩的死是痛苦的还是幸福的”时,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多数同学说她的死是痛苦的,但也有少数同学说是幸福的,他们的理由是小女孩的死是对痛苦的解脱,因此是幸福的。我当时面对学生的两种不同的观点,没有给予取舍,过于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现在细想,我觉得我在此环节的教学中应该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导向,应该超越文本,教育学生要向卖火柴的小女孩学习,不要悲观和失望,要勇于幻想和追求,即使遭遇不幸,也要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去微笑着面对。这样,就更体现了教材的人文价值。因为它教会了学生对待困窘和艰难的一种人生态度。这是我课后的第二点遗憾。 总之,《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童话,在新教材里安排这篇课文一定有编者的用意,我们除了落实“从小女孩残酷的现实生活中感悟社会的黑暗和人情的冷漠”外,还应该教给学生更深层次的东西,例如:不同国家的多样文化、小女孩面对生活的态度等都是可以挖掘的,但我却比较禁锢自己,教学中没有很好的把这些“点”铺出来给学生想象。常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看别人的模式也要有自己的创新,我想,我应该朝此目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