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参考 怎一个“冷”字了得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谈
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中心小学 方以春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导读中指出: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这一训练重点的重要篇目。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有的从文字中很好体会,但有的并没有直接写出来,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才能领会其意。教学时应把握如下几点:
一、怎一个“冷”字了得。
文章的开头“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首先为读者勾画出了一幅凄惨的图画,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景象。这时我问:天气冷能冻死人吗?有的说能,也有的说不能,我未给出定论,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从课文里找答案。学生读后回答:主要是“饿”,是饥寒交迫,小女孩才被冻死的。我给予肯定后,又问:小女孩很小(像一、二年级的小朋友),这么小就到街头卖火柴,做生意,照我们这里,小孩都去做生意,想必大人更去做大买卖了,她早该是“富二代了”。可她家怎么还没吃的?这是学生难理解的,教学时应启发学生,弄清冻死小女孩的根本原因不是天冷,而是当时贫富悬殊、吃人的社会制度造成的,从而体会人物命运的悲惨。
二、一双拖鞋留下的思考。
作者运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小女孩赤脚的原因,作者之所以要写小女孩的鞋,是告诉人们:小女孩家里穷,在外边又受人欺负,连同龄的孩子也耻笑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教学时启发学生想象:这鞋是怎么来的?有的说可能是妈妈结婚时做的;有的说可能是妈妈给人家做工,有钱人不要了送给她的……我强调了“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进一步说明当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无情。
三、“厚壁冷墙”一语双关。
课文里有“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一句。教学时如果只向学生说明,在小女孩面前可能真有这么一堵墙,但是这又不是作者写墙的真正意图,这是一语双关。启发学生想象还有一堵什么样的墙?因为问题坡度太大,我用手比划示意,使学生明白还有一堵厚厚的、无形的,使小女孩和幸福隔绝的社会的“墙”。这“墙”不仅把小女孩和幸福隔绝,而且使整个穷人和幸福隔绝。就是这座无形的、不可逾越的、社会的“墙”,使社会向两极分化,穷人越来越穷。这时学生也明白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像小女孩这么小,正是上学的时机,但却没办法学习,不得不为了生活,过早的出卖苦力,这是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必然结果。
四、“幸福”地死去。
课文最后说“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死人的事是悲惨的,作者为何把冻死人的场面写成“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这是作者在对旧制度控诉的同时,还不忘对小读者天真心灵以安慰和平抚。把一个冻死人的场面,写成美丽高洁的灵魂,飞升天国的理想画面,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那作者为什么把冻死小女孩“安排”在“大年夜”?因为除夕到新年是人们最欢快的时刻,有钱人正享受“温暖的火炉”、“烤鹅的香味”;小女孩也希望得到这些。而在实际生活中,小女孩是找不到光明和快乐的。现实只能是无穷无尽的寒冷和饥饿以及痛苦的折磨。小女孩只好在幻想中“享受”这片刻的“美好生活”。幻想中的美好生活和实际中的痛苦,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的这种写法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对读者的阅读感受有很强的冲击力。
五、她真的“幸福”吗?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写道:“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是关键词,它对突出文章的中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幸福,去体会小女孩的幸福到底是怎样的幸福。
师:第一个“幸福”是什么意思?
生:这个“幸福”是快乐的意思,小女孩跟着奶奶很快乐。
生:这个“幸福”是温暖的意思,因为奶奶生前最疼爱小女孩,所以小女孩跟着奶奶感到温暖。
师:温暖、快乐都对。可奶奶已经死了,怎么理解小女孩在幻想中得到的这种“幸福”?
生:说明小女孩没人同情。富人的马车朝她冲来,吓得她跑掉了鞋;小男孩也欺负她;卖不掉火柴爸爸会打她。她痛苦极了,所以她想念慈爱的奶奶,除了奶奶没人疼她了,可奶奶已经死了,因此只有在幻想中去寻找奶奶的爱。
师:说得好,去掉幻想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生:我们看到的是小女孩的饥饿、寒冷、孤独,他希望得到人间的慈爱,但根本不可能,她得到的只有现实社会对她的无情摧残。
师:讲得深刻。“幸福”地跟着奶奶,这里的“幸福”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的嘲笑。那第二个“幸福”怎么理解?
生:小女孩终于得到了新年的欢乐和幸福。
师:小女孩真的得到了新年的欢乐和幸福吗?
生:没有,小女孩想得到新年的欢乐和幸福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她在大年夜冻死了,如果说这是幸福的话,那就是从此她再也不用受寒冷、饥饿和痛苦的折磨了。
师:是的,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
生:这种“幸福”是悲惨的。
生:这是一种解脱的“幸福”。
教学时挖其蕴深,运用对比手法,有机地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体会人物命运,会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