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内容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的内容,是在学生学完函数的性质、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之后引入的。是研究函数方法的第一次练兵,为后面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法,所以指数函数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节课我设计了两个实例引入函数模型,这两个实例也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事件,一是郑州市治理大气污染,二是治理水污染,两个实例的目的除了引出课题、构造函数模型之外,还有意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政府为之付诸的努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学生说出实例中的函数关系后,让学生观察关系式的共同特征,从而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并分析指数函数形式上的特征,思考讨论对底数a的规定。这里如此设计的用意,一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印象,记住指数函数形式特征并会依据概念辨别具体函数是否是指数函数,二是培养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善于追问,独立思考解决发现的问题的能力,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
在将指数函数概念自然建构之后,我设计的下一学习环节是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先引导学生回忆研究函数的步骤和方法,再给出具体函数解析式,让学生用初中学习过的“描点法”做出函数图象,通过观察图象总结出指数函数性质。
通过观察图象探究函数性质这一环节,我准备让三分之一的学生用手工作图,另外三分之二的学生借助手机APP“超级计算器”画图,手工作图是基本功,是每个学生都应掌握的基本方法,但是当下的科学技术已经如此先进,我倡导让学生借助先进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自带设备,充分发挥科技的先进力量,为自己的学习助力。“超级计算器”的优势是机器作图,容量小(才十几兆)容易在手机上下载安装,携带应用方便,并且可以实现同一坐标系中同时做多个函数图象,便于学生观察函数图象探究性质,但它的缺点是人机互动不够理想,不如“几何画板”互动性强,可以改变参数的值,观察当参数变化时,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一个小组必须有一人手工作图,其他成员用APP作图,用软件作图的学生完成的图象数量较多,便于观察总结性质,并充分感受科技的便捷、高效!
图象完成之后,小组成员之间要合作完成性质的总结,这一环节的成果以表格形式呈现,表格的好处是呈现内容条理、清晰、便于记忆,同时也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探索总结的能力,这也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方法。
小组总结完性质,要派代表汇报探究成果,这样的好处是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学生展现的同时,老师能够观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老师要关注汇报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比如语言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条理是否清楚、是否是数学地思考和表达问题等。这里便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发展性评价的手段,从多角度、多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汇报学生的讲述过程中,我会时刻关注全班其他同学的听讲状态,并有选择性地挑选学生来点评汇报学生的汇报情况,这也是生评生的一个机会,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机会。最后再是我对汇报以及点评学生的总结情况给予补充总结。
在学生总结出性质之后,我将从更高的高度——参数a变化时函数图象如何变化来引导学生对指数函数的性质做探讨。这里需要将方法介绍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记忆函数图象特征的方法——底数越大,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越接近于y轴。然后紧接着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函数图象变化规律比较底数的大小?这是图象特征的应用,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但只要学生用心观察,都能说出这一规律,并用之解决比较底数大小问题。
在掌握性质之后,就是知识的运用了。教材中呈现了两种题型,一是利用指数函数单调性比较指数幂的大小,一是指数增长模型的应用,由于时间有限在本课时中我们只能解决第一种问题。而在比大小的问题中,又分两种情况:底数相同、底数不同。底数相同时,比较大小要借助指数函数单调性来比,这两道习题让学生板演,让学生写出来可以锻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解题过程的清晰和规范。当底数不同时,就要用“中间值法”来比,这对学生来说是个新方法,要强调该方法的适用性和优势。并趁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学生练习结束后,整节新课内容就全部进行完了,这个时候给学生来个小结,让个别学生回顾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学到的知识、思想方法等。教师根据情况作补充。
最后是思想升华环节,由于指数函数的特殊性,我用PPT呈现五个等式,分别是1.01,1.02,1,0.98,0.99的365次幂,并呈现函数图象(仅保留y轴右侧部分),跟同学们分享两句话:积跬步以至峰顶,积怠惰以至深渊。希望同学们引以为座右铭,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市第五十三中学 闫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