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哥儿看的不是戏,看的是…… ——《社戏》教学内容选择的进步


我始终认为自己有名师的潜质,之所以没成为名师,自认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不善积累不爱写。每学期的语文课本上也都会圈圈画画,记下些上课的“真经”,但到了下学期时以前的各种资料也都扔得没影儿了,再教的时候又得从新读课文、重新找资料、重新弄课件。最羡慕的是有的老师一本书能用好几轮,上面密密麻麻,有讲不完的东西。在羡慕别人为自己痛惜的时候又转念幸运起来,自我安慰到,正是没有积累收藏才使自己面对同一篇文章每次教的都不一样,才使自己不断的思考有新的想法。对于《社戏》这一课,这次上完后觉得有必要把一些情况、想法和感受记录下来,与大家交流,恳请老师们指正。(在下文的叙述中为了行文的简洁明了,着重记录学生的对话。)
  
上课要学《社戏》了,颇高兴的问同学,“喜欢鲁迅吗?”
答曰:“不喜欢!”
师大惊。众纷云:“课文太长”“有的段落老师让背”“老师该很讲了,得记可多笔记!”“总是考试!”
师要晕倒在讲台,痛心道:“都是为师的错……都是为师的错!”“以后凡遇到鲁迅文章不背书,不写作业,不剖析不记笔记,也不检测。”
教室内立刻欢呼一片。
感受:我有罪,我是文章的解剖师。我把美好毁灭给了幼稚单纯的儿童看。他(她)们本可以是喜欢的,因为有了老师的教,他(她)们不敢喜欢了。
于是,关了课件,让自由飞一会儿,今天不讲作者介绍了、不讲背景了、不抄笔记了、不概括内容分析人物品味语言了。今天自由的读课文,读完只讨论一个问题,“戏怎么样?好看不?”
课文17-21自然段是对戏的直接叙写,读一读看有什么发现?
“小伙伴们有些失望扫兴。”
“近台没空,远远的看。”“铁头老生没翻跟头。”“豆浆卖完了没喝上。”“最怕老旦,老旦出场就唱个没停。”
“我支撑着看,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年纪笑得几个多打哈欠了,大的几个也各管自己说话。”“喃喃的骂,忍耐的等着。”“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还是我们走的好吧,大家立刻都赞成。”
“戏无聊,不如期待的一样,不好看。”“以我现在的眼光来看也确实不大好看。”
……
请大家读一读最后一段,看有什么问题?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沉默后便是再也停不下来的讨论了。
还不是讨论的时候,别着急,再把课文彻头彻尾的默看一遍吧。读完思考后便是结合文章内容的发言了。
  
生一:戏不好看,但豆好吃,六一公公人好,没有责怪,你看课文中写到“你们这帮小鬼”称呼是亲切的,还说到“也不好好的摘”,注意用词是“摘”,不但没有责怪还送了豆。
生二:偷豆的小伙伴偷的坦然,遇到了六一公公没有回避逃跑,仍专注于钓虾,说是“请客”还调皮的责怪“当初还不要你的呢”“把我的虾吓跑了”。这其中的情趣,平桥村人的善良淳朴叫人难忘,以至于觉得戏是最美的。
生三:戏的内容虽有些失望扫兴,但去之前的那种期待感受是美妙的,能去不能去的一波三折,从没船到晚上有船到没大人陪再到打包票终于能去了。
生四:路上的感受是奇妙有趣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还嫌船慢”,朦胧的月色与水汽混着香气,听着婉转的笛,“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生五:戏不好看,但小伙伴还都是快乐的。“支撑着看”“笑着看”“忍耐的等着”“说着笑着骂着”“和开船时候一样的踊跃”
生六:最重要的应该是和什么人一起,和小伙伴们一起欢乐的玩耍即使戏不好看也已经无关紧要了,迅哥看的不是戏看的是人。(同学们会意的哄笑)
生七:迅哥看的不是人,看的是景……
生八:迅哥看的不是景,看的平桥村的淳朴欢乐自由……
……
在另一个班级的时候,有位同学不大自信的说“我觉得作者似乎是在借写社戏说平桥村这片乐土叫人向往。”立即使我想起集体备课时曾经提到的未明确的一个问题,“这是《呐喊》中的一篇小说,按小说的文体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这位同学不太自信的发言立即使我明白了悬而未决的问题。于是决定提提课文选文删去的前面两次城里剧院看戏的经历并对学生的发言小结。
迅哥认为“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大家结合文章的发言也表明“那时那地那情那景那人那戏”是美的、是叫人留恋且向往的。下面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说说“《社戏》是美的”,可从内容、写法、感受等不同角度。
生一:平桥村的生活是美的。人是美的,景是美的,以致于这里的戏也是美的。
生二:以社戏为线索写平桥村的人情是美的。
生三:开头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的铺垫精彩。
生四:看戏前的一波三折更精彩。
生五:途中的月光水气香气笛声灯火,还有一颗期待的童心,自失陶醉的感受是美的。
生六:平桥村的人都是美的。
生七:戏台宛若仙境是美的。
……
可贵的是有几位同学提出了问题,质疑文章中有不通顺、矛盾的地方,是美中的缺陷。
生一:文中“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一句里“或者”“也许”似乎重复了,也让我想起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里的矛盾。
生二:这表明我是多么期待快点到,希望是戏台。
生三:还有我们看完戏回来“母亲颇有些生气”“但也就高兴了”。
生四:生气是因为我们回来的晚,高兴是我们都安全回来啦。
生五:有些词句有些拗口,“也不再看到”怎么不说成“再也没看到”?还有“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
讨论完总结为“看似矛盾、不通的词句背后的情致美、意蕴美”。
  
课上完后坐下来想了想,这一课的教学相比以往是有进步的,至少在学生记忆里留下的是“《社戏》是美的”,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甚至对“为什么这么写”也有思考,在阅读中有了质疑提出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在对社戏美不美的阅读思考中有了飞跃。在围绕这个问题的对话中都没有脱离文本,从文字中来,到文字中去,到人的内心世界去。从教的结果看学生感受到并表达出了文中的诗意美,理解了作品,有鉴赏美的意识和能力。
  
于是总结完善本课的教学内容如下,再次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文章题目为《社戏》,请看看课文中哪一部分直接写了戏,结合文中语句说说小伙伴们看戏时的体验。
二、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结合全文说说“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的缘由,矛盾吗?。
三、再读全文,用欣赏的眼光来说说“《社戏》是美的”,可从内容、写法、感受等不同角度。
美在平桥村“乐土”的铺垫
美在看戏前的一波三折
美在去看戏时驾船的娴熟英姿、心情急切
美在途中情景交融的沉静陶醉、轻松舒展
美在看戏时期待坚持中的轻松快乐天真
美在戏台的宛若仙境
美在快乐返途中偷豆的淳朴融洽和谐
美在小伙伴们的机灵活泼善解人意,美在六一公公的淳朴善良、慈祥和蔼,美在母亲的耐心细心温柔,美在外祖母的直白,美在我的感受的轻松自由舒展欢乐
美在化静为动、比喻、衬托、对比的多样手法
美在看似矛盾、不通的词句背后的情致意蕴
美在……
四、作业:比较阅读选文删去的前两次看戏的经历感受,写写社戏是鲁迅的精神的“桃花源”。可选题目《社戏是鲁迅的“精神桃源”》《那时那地那情,那景那人那意》《哥看的不是戏,哥看的是____》《诗意的社戏》等。

 
热门中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