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的教学反思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的教学反思
临高中学  数学组  孙开吉
1.教学设计的逻辑把握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除了对教学内容的数学理解要到位外,至少还必须具备两个特点:其一,构思简单;其二,逻辑清晰.所谓构思简单,就是整个教学设计有一条主线贯穿,让人一下子能识别和读懂教学内容的“核心”和“精华”;所谓逻辑清晰,就是整个设计从教学起点,到教学过程,再到教学结果,各个环节清清楚楚,自然流畅.
“离散型随机变量”是人教A版数学选修2-3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起始课,是学生在学习《必修3》概率的基础上对随机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其教学内容主要是随机变量的概念、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离散型随机变量展示用实数空间刻画随机现象的方法,体会和领悟随机变量在研究随机现象中的重要作用,渗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由于它的引入,大大简化了各种事件的表示,且使得我们可以借助于有关实数的数学工具来研究随机现象的本质,从而可以建立起应用到不同领域的概率模型.应该说,原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的数学理解是到位的,瑕疵是稍多地强调了“随机变量的每一个取值(X)与它所对应的概率值(P)建立了一个函数关系”,与会有专家认为,这个提法虽然没有错误,但对于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和以后的应用没有多大意义,可以不提(该提法在第二部分的再设计中已作删减).就该课整个教学设计而言,逻辑清楚,问题自然:先从学生熟知的抛掷一枚骰子(一个熟悉的简单的背景)入手,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接着让学生举例,在学生活动中完成对“随机变量”概念的深刻理解;再在学生的举例中分辨随机变量的取值类型,形成离散型随机变量概念.
2.随机变量的概念教学
教师对随机变量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教学采取怎样的方式让学生自然“接纳”和“领悟”随机变量概念,是要下番功夫的,因为这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
     一般地,在学习概率论之前,研究普通变量与函数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已为人们所熟悉.自然,人们希望采用熟悉的方法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新的课题,随机变量的引入无疑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因此,反思后的教学设计着意彰显这一主旨.对随机变量概念学习的设计上,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认识“用数字表示随机试验的结果”的量是一个变量,第二步是通过建立“一个从试验结果的集合到实数集合的映射” 认识到在这个对应关系下,数字随着试验结果的变化而变化,即这是一个特殊的变量,与随机试验的结果有关,在此基础上学习随机变量概念,并理解随机变量的特征:它的取值依赖于试验结果,具有随机性,即在试验之前不能肯定它的取值,一旦完成一次试验,它的取值随之确定,且所有可能取值是明确的.进一步,如何让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随机变量”这一概念?原教学设计采用让学生举例的方式,在学生的活动中来完成对“随机变量”概念的理解,这一设计思路得到同行肯定. 3.离散型随机变量概念的形成
离散型随机变量是随机变量的下位概念,而下位学习依靠的主要是同化.原教学设计中是这样考虑的:在学生的举例中通过分析数学化之后的随机变量取值的集合的特征来引发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即通过学生的举例,分辨随机变量取值的不同情况:随机变量的取值有可数的,有不可数的,有有限个数的,有无限个数的,从中来归纳概括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特征:所有取值可以一一列出的随机变量.如学生列举的都是随机变量取值为整数的例子,则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随机变量的取值都是整数吗?你能否举个(些)例子,而随机变量的取值不是整数呢?再让学生举例,以此来学习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从这个角度来提出问题比较自然,这是因为,了解随机变量的取值的多种情况本身也是对随机变量概念的认识.所以,提出随机变量的取值都是整数吗?这个问题本身也是理解和进一步认识随机变量概念的需要.教学实践表明,这样的设计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新概念(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的形成水到渠成、浑然天成.

 
热门中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