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第十二中学 俞月琳
近年来,英语教学投入大,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一矛盾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把这个问题提给学术界,可学术界似乎并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他们仍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英语课堂教学现场暴露出的问题上,大量的学术论文都局限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相关因素的有效性探讨。可教学来自更复杂的场域,在这个场域里,学生、教师以课堂为平台展开对话活动。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的个人素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与教师课堂教学的技艺。
因此,探讨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我们需要从三点入手。首先,教师是否有实现高效教学的能力。其次,教学过程是否高效。再其次,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只有找到了制约有效教学的源头,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整措施,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反映在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执行时,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三个问题: Whom to teach(教谁)。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班级特点、学生年龄与语言水平的制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活动,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一节课设计过于多元和过于多面的教学目标,往往会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顾此失彼。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以笔者所在学校的生源为例,学生中的60%来自中心城区,其中有的学生上学时已经学完“新概念英语”的第二册,而40%的生源来自农村,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几乎是零起点。显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按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目标,而不能随意地“一刀切”。
What to teach(教什么)。教师要从分析教材和单元的关系、本课的内容等角度来确定课型、确定导入方法等。不能每节课听、说、读、写目标都面面俱到,而在实际教学中却蜻蜓点水,缺乏突破。
How to teach(怎么教)。研究表明,教师主要通过他们使用语言的方式来控制课堂上发生的一切。教师一要控制自己的语言数量,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二要提高话语的质量,让教师话语不仅起着组织课堂的作用,而且起着促进学生语言习得的作用;三要在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要利用各种情景分层次实现语言的输入,帮助学生通过模仿、训练及师生的交互活动,将新输入的词语、句型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命经历融合,生成学生所接受的、融入学生生命活动的“活”的学习内容。最后通过各种活动,学生把内化的语言知识与他们的生命相结合,形成有效的语言输出。
对于英语学科来说,有效教学研究所面对的现实教学问题,其主要成因不是学生的认识水平问题,即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的问题。事实上,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会自动停止。即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缺乏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师即便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也难于起到很好的效果。从听课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的有效教学仅仅落实在表面上,还没有解决教学的深层次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倾听不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潜能开发不够,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够。笔者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发现,由于教师在课堂提问、任务布置、活动组织等环节没有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了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进一步,由于教师忽视课堂教学的管理,对于课上游离课堂的学生视而不见,导致差生面越来越大,优秀生这块蛋糕越来越小,教学效益低下。而要解决这些矛盾仍有待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