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知行合一践行新课标 --第八届中小学阅读教学研讨会学习反思


在全国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第八届学术研讨会中,我重点观看了武和平教授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感悟如下:
《2022版新课程标准》关于文化意识培养强调“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
作为一线英语教师,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有效传播势在必行。一是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深研教材,加强语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通过点滴积累,净化思想,纠正言行,培养人文素养,提高人文素质,实现跨语言文化交流。二是通过课程内容积极主动地寻找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入点,系统性、序列化的向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三是把中国传统文化通过阅读理解、作文等形式纳入考核范畴。四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引领学生欣赏中国古诗词英文版,利用英语演讲比赛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等教育活动,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育人氛围。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蕴底气,知晓少数民族文化可铸和气,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可涵大气。英语教学也应当紧跟时代潮流,引领青少年一代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大国声音、塑造大国形象、提升中华民族深远影响的历史使命。
近期,有幸参加了第八届全国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学术研讨会,专家讲座精彩纷呈,收获颇丰。我最感兴趣的也是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小学英语读写结合路径与策略探究》这一讲座。虽然在自己的课堂上也尝试进行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听了这个讲座后,我对读写结合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理解,可以说是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和写作,两者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语言技能。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思想表达的语言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写作可以促使学习者进行更多的阅读,提高信息传输和加工能力。那么如何进行文本研读和思路创建,实现读写的深度结合?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读写结合点,而且读写结合点不仅是在读后,它可以贯穿于阅读文本教学的始终。而我的读写结合多数是在读后进行的,而且方式单一。林红老师以一篇阅读文本为例,这篇文本虽然不长,但她可以找出10个读写结合点,主要在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方式的写作任务,如:预测、扩写、仿写、续写、转述等等。辛键老师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就是我们在挖掘读写结合点时,不仅可以基于教材文本语言挖掘读写结合点,而且还可以从拓展阅读文本和试题文本去来挖掘,让我们脑洞大开。
从这两位老师身上,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读写结合的教学经验,更多的是他们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这两位老师的读写结合教学经验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积极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
11月19日我听了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小学英语阅读评价讲座,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王建平老师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形成性评价实践探索》讲座和程岚老师的《素养导向的中学英语阅读课程评价探索》讲座。
阅读课堂评价是阅读育人的质量保障,教、学、评的整体育人观念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怎么评?评价应镶嵌于阅读教学之中,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多元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改进阅读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的发展
阅读教学形成性评价包含评价量表、阅读记录表、学习档案的设计和实施是形成性评价最常用、最有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过程和结果发挥着观测、检查、评估的作用,有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调整、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评价量表的设计与实施,从评价的角度而言,评价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成为教学和学习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教师和学习者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共同确定学习者现有水平、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和成功标准,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找出学习者现有水平和既定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共同设计并调整学习活动。中学英语阅读课程评价目标性原则要求学生要能够勇于提出问题,善于表达观点,敢于评价反思,乐于提升自己;有文明素养、有责任担当;会分析、会评价、会反思;读的懂、说得出、写得好。
评价工具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架。运用多元评价,体现在在评价面向的内容、过程、方式、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只有学习者能够负责任地自己决定成功标准,学习目标和评价自己所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真正的学习才能够实现。

 
热门中学英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