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读书心得 读《我的教学主张,为数学理解而教》有感


这段时间读了《我的教学主张,为数学理解而教》这本书,它是中原名师张素红所著,在书中主要围绕“为数学理解而教”展开篇章,有“时代呼唤理解”、“为数学理解而教”、“我的教育思考”、“我的教学课堂”等四大模块,每一模块都吸引你的眼球,让人爱不释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也就是要重视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生长,创设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数学理解的方式,促进其对知识的学习和把握。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的把握,往往从零开始。备课、备教材时考虑最多的是教材研读,教学方法等。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往往不够重视。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学生的数学理解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与心理基础。比如在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数的加法和减法》中,在学退位减法时,有这样一道例题:36-8=?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找一找它的计算过程。在研读教材时,我发现教材和教学用书上分别有不同的方法,在教材上第一种方法是36-8=28,先算的是36-6=30,再算30-2=28。而教学用书上的第一种方法是这样的:36-8=28,先用10-8=2,再用26+2=28。同为第一种方法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过程呢?我陷入了思考:教材上的第一种36-8=28中的第二步30-2=28,这一步学生还不会算退位减,怎么就直接出现了退位减?于是我就把这道题拿给正在上一年级的女儿,她很容易就把这种方法做出来了,她是用36根小棒,先把单根的6根小棒去掉,然后从三捆里拿出一捆,拆开分成10根,然后再拿掉2根,剩下的就是28根了。此时,我忽然明白了,这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呀,虽然她还不懂得退位减法的概念,但是她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上的这句话时,我就更加坚信:备课时一定要备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的已有经验上出发,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理解而教。
这本书让我感触更深的还是“为数学理解而教”这句话,学生在学习中理解了什么?你是怎么判断学生理解了?书中阐述了几种依据:一、能讲清楚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二、能根据定义举出恰当的数学例子。三、能用儿童口语化的语言来表达对所学知识概念的感受。四、能说清楚所学知识与相关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五、能知道所学的知识点是什么?能从自己认识理解的角度对所学知识做出解释等等。当学生有这些表现了,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了,我们就能把握学生理解的点,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了。
那怎样在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呢?我认为有三点,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数学理解氛围,让孩子们置身于能够理解的,容易接受的数学情景中,注重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境界,使他们乐学、会学、善学。其次,在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并且还要加强学法指导,使他们充分理解题目的意思,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学习。最后在教学中还要渗透数学思想,关注思维发展过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把理解的数学知识变成自己的实践能力。以上就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感想。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