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张素梅
一、班级情况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第一单元主要是在爱的阳光下;第二单元主要是我们共欢乐;第三单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没有他们;第四单元主要是寻路和行路。
三、教材重点难点:“寻路和行路”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安全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校外探路出发,激发学生对出行有很大的学问认识,最后落实到保护自己的安全教育。
四、教学目标: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家人爱的关怀下,懂得爸爸、妈妈的艰辛,以达到关爱社会。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理解感谢他人。
4、初步了解个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学看平面图,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六、教学进度
周 次 | 教学内容 | 教时 | ||
1 | 1、家人的爱(第一单元) | 2 | ||
2 | 活动天地:为家人做事 | 2 | ||
3 | 2、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 2 | ||
4 | 活动天地:有话大家说 | 2 | ||
5 | 3、来自社会的爱 | 2 | ||
6 | 听听老师的心里话 | 2 | ||
7 | 清明节 | |||
8 | 1、不一样的你我他(第二单元) | 2 | ||
9 | 我们一起来作画 | 1 | ||
10 | 2、换个角度想一想 | 2 | ||
11 | 五一国际劳动节 | |||
12 | 3、分享快乐 | 2 | ||
13 | 1、我们的生活需要谁(第三单元) | 2 | ||
14 | 2、阿姨叔叔辛苦了 | 2 | ||
15 | 端午节 | |||
16 | 3、说声谢谢 | 2 | ||
17 | 1、学看平面图 (第四单元) | 2 | ||
18 | 2、校外探路 | 2 | ||
19 | 3、出行的学问 | 2 | ||
20 21 | 马路不是游戏场 复习考试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