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通过直播观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王永春主任的讲座。王永春主任以一年级为例做了《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改革》的报告。王主任分析了现行人教版教科书存在的问题及小学数学教材改革,讲座中以一年级数学为例,让学生怎么样学习、怎么样思考才能学好数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获得可持续的、终身受益的数学本质。
听完讲座,我印象最深的是“为什么要自主关联?”在教学中,复习与关联,不仅仅是单元结束时的任务,每堂课都应要求。每课时的开始,出示学习主题或提出研究的主题。提出复习的重点问题、学生自主关联旧知识,自己完成对旧知识的复习。
有句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借助这句话,也可以说:“好学生都有相似,差学生各有各的不同。”就拿数学学习来说,数学本质是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数学特有思维。理性精神、逻辑思维、量化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抽象、推理得到数及数量关系、图形及图形关系。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往往有一部分中下水平的学生,教师上课的时候,都听明白了,而课后做作业和考试遇到变式题目又不会了?这部分学生一般是对概念不理解或者记不住,碎片化,影响了关系、规律和命题的掌握,当学生独自面对数学问题时,无法激活自己的认知系统,进而影响推理和运算。
疫情期间,延期开学,全国各地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始网上教学。网上教学最大的缺点是师生互动受限,数学学科在教学中,看不到学生的表情,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能第一时间接收到。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对于中下水平来说,即便是学会也是比葫芦画瓢,没有真正的理解。
一天,我利用“线上一对一”辅导一名数学困难的学生。在讲完“解比例”这节课时,教材练习中最后出现一道:“李老师买了6个足球和8个篮球,买两种球所花钱数相等。足球与篮球的单价之比是多少?”这种题是在学习过比例之后经常出的考点。学生读过题,第一反应是没有给足球和篮球的单价,怎么求他们的比?有这样的反应也是正常的。我引导孩子,如果不直接求出足球和篮球的单价,而是根据我们学习的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否推出足球与篮球单价之比呢?因为上面一题刚刚练习了把等式(3×40=8×15)改写成比例。该学生能较快的说出比例,但是,在我引导的时候,孩子还是不知道怎么回答,更不会关联到上一题中所用的知识。后来,我一步步引导,我们用汉字写出“足球单价,篮球单价,根据题中叙述,知道两种球所花钱数相等。”能不能写出两个相等的乘法算式。孩子在我的引导下,终于写出了:足球单价×6=篮球单价×8 这个等式。接下来更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足球单价:篮球单价=?没想到这一步孩子用了很长时间,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
课后,我一直在反思,这种情况就是王主任所讲到的——自主关联。孩子对比例的基本性质还是没有真理解,把等式改写成比例,虽然会做,但是是模仿套用。还达不到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因此在面对这道题时无法自主联系到把等式改写成比例。
让学生自主关联知识点,不孤立看待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入理解,探究归纳总结知识。从而激活自己的认知系统,以达到对知识和规律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