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第二学期培智四年级 童谣传唱教学总结


上半年资料  本班共有学生13人,4个女生,9个男生。他们智力落后,大部分学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但是注意力不集中,并且保持的时间短,有3人有自闭倾向,有2个学生有注意力缺陷障碍,不能遵守课堂常规。这些学生对儿歌童谣比较感兴趣,口语交流和表达能力书面语言的发展。针对这一具体情况,我选择了适合轻度、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学习的儿歌童谣、手指谣作为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童谣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口口相传,千年璀璨,在厚重的历史尘埃中也难掩其美,童谣充满了美好的童趣,带给人们童年的回忆,智力障碍儿童的童年也同样需要童谣。引导智力障碍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学习,是一种尝试,也是我的市级儿歌课题的延续。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童谣已经给孩子带来了许多改变,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多了,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了,还有一些学生在学童谣的同时学会了一些常见汉字,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样童谣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情绪与品质。
    现重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一学期的童谣传唱的收获与不足。
      一、选择合适的童谣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
      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因此选择儿歌显得十分重要。他们的语言发展缓慢,词汇贫乏,理解能力差,运用语言困难,还有几位学生伴有有言语障碍。在选择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语言要浅显易懂的,内容要贴近他们生活实际,并且朗读起来要顺口;如《快乐的家庭》
      2.句长以3-7个字为宜。
      3.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为了照顾个别差异,我还选择了一些手指谣,让口语表达有障碍的儿童也能用手指动作来表达儿歌童谣。如手指谣《金钩钩》、《快乐的家庭》
      4.根据季节选择儿歌,如《春风》、《夏天到了》。
      二、采用现代化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教学之前认真备课,精心制作ppt课件,下载儿歌视频,运用《儿童佳佳乐园》的中华童谣进行教学。教学中生动的画面、动态的场景、动听的声音能牢牢地抓住智力障碍孩子的眼睛、耳朵,他们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了,注意力维持的时间长了,教学的效率自然也就高了。在教学《蚂蚁搬虫虫》时,运用趣味视频,学生就容易理解“搬不动、掀条缝、动一动、搬进洞”,直观形象、充满童趣的视频不仅便于理解,还有利于记忆和口语表达。
       三、运用童谣正确把握概念,引导智障生对周围世界的关注
       智力障碍学生对于抽象的词语理解困难,有时候不能正确认知事物。认识季节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他们不知道季节的特征,常常张冠李戴,把春天的景象说成冬天的,他们不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也不善于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特点、变化规律进行探究。在春季和夏季,进行相关童谣的传唱来了解季节,把握季节特征,观察季节的变化。童谣《春天》,通过自然界的一组景色,小草、树枝、花朵、小河的特点来感受季节,并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让孩子喜爱阅读,展开想像,培养思维能力。而在《夏天到了》童谣中,不仅有夏天的景色,更有夏天的瓜果蔬菜以及夏天的活动,通过唱儿歌,孩子就能将“宝宝忙着吃西瓜,奶奶为他把扇摇”的景象与夏天对应起来。再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的穿着,与春天、冬天进行比较,同时为他们的衣着能适应季节提个醒,进行引导。
        四、培养智障生聆听技巧和轮替技巧
智力障碍学生喜欢打断别人的话,还经常插话,在别人看来特别没有礼貌,其实他们没有养成聆听的习惯,没有这个你我轮替的技巧。在教学中,我运用童谣培养聆听习惯和轮替技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儿歌富有音乐性,节奏美,学生喜欢聆听,每次教学前,我首先让孩子静静地听,并且在其他孩子说唱儿歌的时候,也要注意听,不要插话。在儿歌诵读中,孩子要听得准,才能接得准。由此既发展了听能,又发展了孩子的轮替技巧。例如在学习童谣《天边水边》时,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轮替技巧:
        什么弯弯在天边?   ( 月亮弯弯在天边。)
        什么弯弯在眼前?   (  眉毛弯弯在眼前。)
        什么弯弯头上过?   ( 梳子弯弯头上过。)
        什么弯弯在水边?   ( 船儿弯弯在水边。)
      五、不足之处
      1.学生比较喜欢听、模仿读,自主表达和表演的欲望低。这也与他们的智力水平有关,他们记得慢,忘的快,所以自己表达的时候不自信。
       对策:让孩子多读多练,给孩子多一点鼓励。
       2 .学生不喜欢创编儿歌。他们习惯了接受知识,缺乏创新能力,智力差也可以有创新,他们也有想象力,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他们的个性也应该得到张扬。
      对策; 先扶后放,加强创编引导,鼓励他们仔细观察,大胆想像,勇于表达。
                          

 
热门四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