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生长课堂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3月25日,我和几位同校的老师一起在郑东实验学校听了全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生长课堂的名师教学观摩活动。一共聆听了三节课,三位名家带给我们了不一样的学习经验和体会,无论是名家的课堂教学还是课后的教育理念的分享,都让人受益匪浅,值得回味。
第一节是朱德江老师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节课本着深度学习,生长课堂的理念来教学实践的。朱老师通过设计合理的学习路径、挖掘深度学习点、最终促进学习的真实发生。在课堂伊始,用孩子们熟悉的线路图来让孩子判断谁家共有几条路可走,哪条路最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并用数学的眼光来解决问题,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给出三条线段的长度,让孩子用数据说话,验证自己的发现的最短线路正确。接下来,让学生们自己在练习本上画出三角形,并测量每条边的长度,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想。在该环节和之后的练习题中,朱老师都在不断鼓励学生用举例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或是推翻他人提出的观点。在学生验证的过程中,朱老师不着急批评测量错误的孩子的答案,引导孩子思考,最终发现要再次验证几位同学的反例作品的测量准确性,进而发现测量失误,得出正确结论。
反思自己平日的课堂,在面临学生出现的问题不是我们心中想要的正确答案时,我们会出现慌乱,会强行的领导学生向我们预设的方向去思考和学习,并没有关注孩子们原生态的想法,抛弃了他们的思维生长点,这样的教学在我们看来已经完成了我们的课上教学任务,但是学生的课上学习的任务却远远没有学会,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我们讲解的很是透彻,很到位,但是学生接收的我们传送的知识却是大打折扣,学习质量低下。
在潘小明老师所讲的长方体的体积以及刘松老师所授的认识几分之一的课堂中,两位名师都是基于核心素养开展的课堂教学,时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随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在长方体的体积的学习中,针对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提出不同的猜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小心的验证,一步步分析、计算、推理,最终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然后开始对体积公式进行深入的理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铺垫。在刘松老师的认识几分之一的课中,刘老师比较关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清晰的表达和大胆的质疑。整节课中,刘老师用幽默的语言、有趣的分数图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领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分数,并从生活现象中回到数学世界,通过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大胆的说一说自己的见解和困惑,更为深入的研究分数。
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要努力放慢步伐,把时间还给孩子,设计适量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表达,倾听孩子们的声音,暴露他们最真实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掌握必备的学习方法的同时,鼓励他们主动去思辨,在不断思考、质疑和总结中完善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水平。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