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内容
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共涉及2个方面内容:统计、概率。统计内容包括:1、统计的过程:确定统计任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等;2、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统计图(单、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3、平均数;概率内容有:可能性。
二、编排特点:
起点低、分布广、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以统计为主,概率为辅。
三、具体安排:
统计部分:
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课本第27页、28页):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例2,自选标准分类计数,会用简单统计表呈现结果。
二年级下册第1单元(2、3页):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1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抽样调查,例2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画正字等),认识单式统计表,会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36页):复式统计表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94-99页):条形统计图 共安排3个例题,例1认识条形统计图,例2、例3,知道根据实际需要,统计图中一格可表示2、5、10,等等。
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90页、91页):平均数 例1认识平均数,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例2理解平均数的价值(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例3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五年级下册第7单元(104-107页):折线统计图 安排有两个例题,例1,引入并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例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数据分析。
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96-99页):扇形统计图 例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补充完整统计图相关信息,并能进行数据分析。例2通过比较,认识各种统计图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概率部分(可能性):
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44、45、46页): 安排了3个例题,例1是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词语描述事件的随机性,例2是体会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例3是深刻体会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即能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测。
四、复习目标
1.通过系统的梳理,使学生具备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知识;
2.在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活动中,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根据数据合理推断及交流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体会平均数的价值。
4.结合具体情境,了解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其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5.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6.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发展数据观念,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五、复习内容安排
本块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在总复习中,共安排了5个例题。例1是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整理;例2 是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整理;例3 复习数据的收集;例4 复习用学过的统计图表描述相关的数据;例5 复习统计量 平均数。例3、例4、例5是一个整体,分别代表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过程。整块内容可分3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例1.例2,完成课后练习二十一的1、2、3、6题,第二课时:例3.例4,完成课后4、8、9题,第三课时:例5,完成课后5、7题,
复习时,第一课时,例1.2,可结合课前预习或电子教材呈现,引导学生自主回顾:关于统计与概率,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知识?然后结合学生的回答按统计的过程,从数据的分类、到统计表、统计图、统计量,再到可能性,进行梳理。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重点复习统计图表的特征和适用范围,以及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而后通过练习二十一中相关习题1、2、3、4题的练习,巩固、加深对统计图、表的知识的理解以及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其中1题,是因统计项目不同,需选择不同的统计图;2题,预测该公司的发展前景时,可根据折线的特点来判断,也可根据数据进行分析(该公司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有良好的发展);4题,是根据数据进行判断、分析,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35、39、40三种尺码的鞋剩货较多,下次进货时适当减少这三种尺码的进货数量),答案不求唯一,分析合理即可。
第二课时:例3是让学生经历统计项目的确定、数据的收集过程,为例4例5打基础的,教学时,可先组织学生讨论,再设计调查表,并通过组间交流,完善调查项目,全体学生填写调查表,形成数据样本。例4 结合对六(1)班学生人数及喜欢运动项目的调查,分别用统计表、扇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男生和女生占全班的百分比、男女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而后根据图表的数据分析相关信息,感受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例4实际是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课后第9题,使学生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寻找信息,并发现数据背后所隐含的社会信息(0到14岁的人数在减少,65岁以上的人数在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剧)。
第三课时,例5 是用统计表表示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分布情况,然后完成三个任务,1.计算平均数;2.讨论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3.根据数据判断哪个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大,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其中第二问,平均身高、中等水平身高(中位数,名词不出现)、大多数身高(众数名词不出现)都可以做为代表,只要合理就可以。然后借助书上练习二十一的5题,体会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的优势(平均数能让所有数据都参与运算),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是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为了减小这种影响,在评分时去掉一个最低分和一个最高分,再计算平均数是比较合理的。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对统计量有更加辩证的理解。7题,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点。因为乙队的成绩呈上升趋势。
六、考点分析
通过对近几年来的小升初试卷分析,发现这部分知识在试卷中所占分值大约是6-8分,虽分值不算大,但涉及的题型较多,覆盖面广,填空、判断、选择、填表并回答问题等。因此,统计与概率知识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扇形统计图的计算百分比、由百分比计算数量等的变式题,还有,根据各类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进行数据分析时,要引导学生根据图中数据,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要语言简炼,突出重点,既容易出错,又是易考题型,建议老师们复习时建议做到:1、精讲精练,高效减负;2、精心选题,常做常新。也可参考参考书上的评价样例适当补充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