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这所学校,听校长说的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得课堂者,得天下”。然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是有些操之过急。
反观自己的教学课堂,最能发现问题出在哪里。比如为了按课时要求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要求自己在一节可40分中内完成自己计划的教学内容。这其中的学问真的很深。一节课教学设计关乎到这节课你是否上得成功,是否上得让学生满意。
周六去听了名师马向东老师的课,他的示范课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三大环节,一: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看“田忌赛马”视频,猜测田忌如何反败为胜;二:通过“打扑克比点数”验证学生的想法,出现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三:抓棋子游戏,继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节课仅有的三大环节,却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地动起来,处处彰显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自己觉得能引发学生思考的课堂就是最好的课堂。
可是,我们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呢?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多见题型,一节课的容量很大,塞满了各种形式的习题。认为多见题型,学生就可以学的很好,但是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课本上的知识你是否和学生一起研究透彻?老师是否真的吃透教材?是否让学生真的明白?是否真的深刻理解你所讲的内容?一味地练习,只会本末倒置,让学生学起来很累,老师教起来也会很累。
因为对所学内容的一知半解,在做习题时,有些学生根本就无法理解,接受起来很困难,只是单纯地为做题而做题的课堂不是好课堂。
我倒更喜欢花一节课或半节课的时间,把课本上的一个问题,和学生一起研究透彻,这样学生学起来不会很累,老师教着也轻松,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在一些资料上找一些学生从未见过的题型,塞满整个课堂。当学生真正在课堂上理解了老师所讲的内容,那么什么样的题型,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他都可以从容面对。毕竟作为老师,很多考试中出现的题目,我们是无法预测的,但是我们可以把最本真的东西教给孩子们,基础打牢了,不管做什么没见过的题都会有几分胜算。
在资料上找题给孩子们做的功夫,不如多在备课上下功夫,研究教材,深入吃透教材,明白自己要交给孩子们什么,远远比讲完课后再找习题来练习,效果要好上很多倍。
“得课堂者,得天下。”个人觉得,更多的是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把握,是课前对学生的认知充分了解之后,设计的一节适合孩子们的课。
当我们被一些资料上的习题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大多数时候,往往会跑偏。
名师的课堂,几乎看不到习题练习,但是学生上课的效果,思维的发展,远远胜过练习很多道习题。
还是好好想想该如何上好自己的新授课吧,千万不要把太多希望寄托在习题练习上,这样本末倒置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和老师都越来越累。
得课堂者,得天下。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