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精神文明与师德建设教师小结


近一段时间以来,书市上的畅销书中“正宗”和“经典”的多起来了,武打^***之类的已然败下阵来;以交响乐为旗帜的高雅严肃音乐出现爆棚;《红岩魂》等展览观者如云、重张的鲁迅博物馆门庭若市……令人欣喜地看到社会风气的良性趋势,感到“大地微微暖气吹”。
在这样一个大气候下,校园文化也在蓬勃发展。很多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呈现出一派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勤奋学习、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奋发向上已成为学生思想和行动的主流。不守纪律、不讲文明礼貌的状况有所改变,比如“小烟民”们有所收敛,结伙打架、^做蔽逃学等现象有所扭转……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青少年在德智体诸方面正生动活泼地健康成长。
教师队伍经历了90年代初的“下海”潮的波动,已经趋于稳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有了稳步提高;师范院校门庭冷落的状况己有所改观。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去承接老教师的工作,光大老教师的优秀风范。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师德问题变得异常突出了。可以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学校教育受到社会如此的瞩目。独生子女使家长对他们的发展过度关心;“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在今日空前膨胀了。学校和教师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中,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
应该看到,师德受到了新的挑战,突出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无私奉献与有偿劳动的冲突。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多年来崇尚的是无私奉献精神,把自己当做“人梯”,以自己的臂膀学生肩上科学的顶峰。但是,今天教师却面临着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发扬奉献精神与“有偿服务”的关系。“多劳多得”、“优质优酬”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在有的教师那里竟然出现了“有偿辅导”、“有偿答疑”之类的行为,这就步入“一切向钱看”的漩涡了。本来,把学生教会是教师的职责:课前要备课,课后要辅导(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辅导),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职分。而今在有的教师那里却变成了“课上只管教,要会另收费”或“课上学不会,‘家教’另收费”的“有偿补偿”现象。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浸染了这种商品交易的色彩时,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变成了雇佣关系,变成了金钱关系,师道尊严向“五斗米”折了腰;教与学的关系曳扭曲了,这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变成“传道、授业、解惑、收费”了。当然,教师的劳动应该是有偿的,教师是享受国家工资的,但把原本该尽
的义务也变成有偿行为则是走进了误区,是应予纠正的。对作为一种脑力劳动的教师的教育行为,仍然应提倡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其次,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行为,如果完全变成经济行为,也会出现许多偏误。在某些地方,有的“复习资料”满天飞,赖以“打通渠道”的就是给推行使用复习资料的教师以“回扣”。有些“辅导班”也给介绍学生入班的教师以“好处费”。“家教”现象的膨胀与泛滥,也是以其高额酬劳作祟其中的。
第三,人情与“礼数”的放大,也是一种不正常的经济现象。
为了使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多关照,一些深黯人情关系的家长们就非常注意“感情投资”了,逢年过节都要给老师送礼。如果说这样的“礼数”还算小小不言的话,那么,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得到“三好”等荣誉或“保送”的机会,有些家长可是不惜下大本钱的!于是乎,一身粉笔末、两袖清风的教师,可要受到新的考验了。应该说,在我们教育界洁身自好、不为金钱所动、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大有人在,但那种放大了的人情与“礼数”在一些地方的个别教师中打开缺口的事也不是绝无仅有,这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和警惕。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人师表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体现者与倡行者。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要,在于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站稳脚根,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不做出有损教师形象和学校声誉的事来。六中全会《决议》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更现实的要求,也为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风气的好转,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素质的教师队伍必将肩负起培养跨世纪人
才的重任;这支教师队伍也必将成为全社会的楷模,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称号。

 
热门三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