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我校整体数学成绩低下,高年级每个班不及格人数基本都是15——20个,占到班级总人数的26.32%——35.09%。所以,“潜能生”的转化迫在眉睫。
从学校方面来讲,由于学校每年都有教师的加入和打乱分班,这样就造成学生每年都遇到不同的老师。这样就造成老师和学生心态上的浮动,需要很长时间磨合和了解。学生习惯也会根据不同老师发生变化,这样就造成学生和老师互不了解。而所谓的“潜能生”也会在这个时候悄然出现。
从教师方面来讲,由于我校年轻教师较多,平均年龄为二十多岁,教学经验比较欠缺。课堂上没有及时关注“潜能生”的学习。再加上每个数学老师一般都是两个班,即使兼任一个班数学课也是带有其他课堂。任务量重,不能完全兼顾到每一个学生。长期下去,“潜能生”就这样越来越差。
从家庭角度来讲,我校学生家长素质普遍偏低,不识字、不会写字的特别多。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低,无法辅导学生学习。在家庭教育中也比较随意,只能保证物质生活,缺乏沟通。再加上周围基本拆迁,他们获得大量的拆迁金,形成一种“读书无用”的理念,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影响。甚至有些家庭直接规划孩子未来,现在免费上学,毕业之后去“富士康”上班。由于这样的家庭氛围,造成孩子从小不重视学习,所以“潜能生”就这样在家庭氛围的潜移默化中形成了。
从学生自身来讲,“潜能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思维容易分散,思考能力不足,这样就造成对学习毫无兴趣。数学有它特有的学科特点,需要不断思考,不断领会。学生如果出现知识点的断层就很难再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