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几乎快过半了,今天上午接到一个我们班孩子打来的电话。接通后:“贺老师,暑假作业是什么呀?”…….
我沉默了三秒,深呼吸,这三秒心里是有火的,之所以沉默了三秒,是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发火,不能伤害了这个“爱学习”的孩子。调整心态后我俩开始对话:
“××你是不是想我了,不知道说些什么,就问问我作业是什么呀。”这孩子反应还怪快:
“老师,发的作业单丢了,怎么找都找不到。”
“那你可以看看发的校讯通啊,假期作业都发校讯通了呀。”
“校讯通爸爸妈妈删了。”
“你一点都记不起来了吗?”
“我就知道有常规作业。”
我一听到他说知道常规作业,心情好了很多。
“嗯,知道有常规作业,那你每天都坚持做了吗?”
“差不多吧。”
我把作业又给这个孩子说了一遍,并让他再次的进行了记录。并叮嘱他要按时完成,利用好暑假的时间,好好把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好,查漏补缺。
接完这通电话后,心情由开始的恼火到最后反而感到很高兴(因为他知道有常规作业)。同时我也思考了布置的这项作业(每天3道计算1道解决问题)是否有价值呢?这个孩子地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好,从每次的测试来看,计算和解决问题都不是他的强项,甚至有的时候一分都不得。和他的家长也多次沟通过,监督孩子在每天把常规作业认真完成,先把计算能力先提上去。家长也很是头痛,找辅导老师和报辅导班,但是却没有效果。一次测试后,找他就行面评试卷,发现二十以内的加减都能难为住他。我就给他家长反映要好好地抓抓孩子的基础。
其实,关于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从每次的试卷分析来看,在计算这块丢分的孩子并不在少数。我想这可能与老师的教育侧重点有很大的联系。很多老师在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力的同时严重忽视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导致目前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很薄弱。试想一下,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从哪里来?不能凭空而来,不是教师嘴巴上讲出来的,而是伴随着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获得的,练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思考。打个比方来说,思维能力好比维生素C,维生素C是蕴含在苹果中的,而这个苹果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吃苹果怎能得到维生素C呢?《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知识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大重点。
很多老师觉得要与时俱进,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本来有这样的理念当然是好的,但是不能忽视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所以,在从15年接四年级这两个班时,我对我们班的学生的要求是每天坚持练习计算,不管在任何情况下,要求学生每天都坚持练习。两年时间坚持下来的也不在少数。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有也了解到,有部分孩子已经养成了习惯,会利用中午放学回家还没有吃午饭的时间,抽出几分钟做三道计算和一道解决问题,负责任的家长进行检查和反馈,给孩子指出意见和建议。长此以往,孩子既养成了好习惯,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有报道称:一段时间以来,关于英国向中国数学教育取经的新闻一直不绝于耳。据《中国教育报》载,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张民选观察,受英国教育部选派到中国学习考察的英国教师,最看重中国教师关于数学学习的信念——中国教师普遍认为,虽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数学家,但是数学是小学生应该学习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知识;每个孩子不仅都应该学好基础性的数学,每个孩子也都有能力学好基础数学。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支配下,学校老师总感到有责任,总是想方设法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又用各种方式鼓励、引导、帮助和教育孩子,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说白了,“双基”已经浸入中国教师的信念中了,并且,因为对“双基”的坚持,让我们赢得了世界教育的尊重。在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曾说:六十多年来,他经历各次教学改革,经受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有一句话深深的印在他的心里:‘打好基础永远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暑假颇受推崇的各类作业菜单中,我个人觉得假期首要的任务仍是孩子习惯的养成,所以,我的假期作业也就两个字:坚持。继续坚持做每天的常规作业。就像特级教师华应龙所说:就是要理直气壮地抓基础,练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