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备课组坚决落实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主要工作:
1、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继续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本学期我们全组教师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另外,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以“和谐教育”为准点,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牢固地树立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
2、教学工作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
教师们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本学期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本学期备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按照学校的要求,在备课中教师改革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案撰写方法,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撰写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
充分发挥备课组成员的力量,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搞好每一次教研活动,做到次次有内容、有记载。上好示范课、教研课和汇报课。
4、做好培优补差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教师们努力抓好了培优补差工作。
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们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都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适合的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以提高学校的成绩合格率
澄海实验学校小学部一年级语文备课组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群策群力,推动校本教研
关于“校本教研”,学校教务给我们备课组下达的任务及要求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重点在于本级科课堂教学的研究及组内教师的培训。”
那么,我们一年级语文备课组,是怎样不折不扣地履行职责,推动校本教研的有效落实呢?下面,由本人代表一年级备课组,进行工作汇报。
一、确立一种思想:“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广告语,但真要让它成为一种主流思想,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
常言道:“文人相轻。”“生意做同行,遇到如仇人。”透过这两句俚俗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老师间本来就会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狭隘的名利思想或竞争心理。再加上时下有些地方、有些学校实行一种奖教奖学的制度(甚至是末位淘汰制度),这在无形中,使得同级科老师间的竞争趋于激烈了,老师间的关系也因之变得敏感而微妙了,实质上是在制度上妨害了教师间的精诚合作。
所幸的是,咱们实验学校摈弃了这一急功近利的做法,煞费苦心地营造着一种有利于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的大环境。譬如,我们老师间,没有因为谁的教学班考试成绩高一点,领取的奖金就多一点,也没有因为谁的教学班考试成绩低一点,领取的奖金就少一点。再如,学校领导哪天来突击听课,上好了,没得说;上砸了,挨批评的,就可能不只是授课老师本人,而是整个备课组,甚至是整个教研组了!如此一来,一种“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想法,就慢慢地成为我们实验人的主导思想了。它是教务提出的“三定”、“五统一”这一要求得以通行的思想保障,更是组内教师实现智慧共享、集体进步的内驱力!
有这样一件事让我印象殊深:我们组里的王老师,务实肯干,领悟能力强,入伍未满三年,驾驭课堂的能力已显得一板一眼,有条不紊了。上学期,她承担了一节校性公开课。13周的课,11周她的教学设计就做出来了。先是字面上的语言推敲,再是教学课件的制作,然后是试教与修改,到了13周才做最后的汇报。汇报课上,教学流程一如预案中的环节一样环环推进。只是,第一次在电教室中上语文课的一年级学生,犹如陈焕生刚刚进了城,既拘谨又惊奇,他们在课堂上与老师的配合应对,反而没有平常的课一样机灵、利索了,影响了课堂的节奏感。第二天,当我和王老师在一起反思这一节课时,她流泪了。她说:“为了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认真一做了好几个星期,效果却没有预期的精彩,我真担心外人会以为我们是干吃饭的。”瞧,这就是我们的年轻人,她自己辛苦上课,却在为备课组歉意流泪,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多么难能可贵!
二、三个故事,勾勒课改路上的教师群像。
第一个故事:一节口语交际课,我们研究了三年。
新《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后,老教材中的“听话、说话”的训练项目,由于其交际的特点体现不够,在教材大修订时,已经以“口语交际”的名目重新做了系统的安排。其中,光一年级就安排了14次专项训练。因此,“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有效地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一课题,成了我们备课组的教研热点。
就拿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口语交际专项训练《我会拼图》为例,来回顾我们教研的历程吧!
《我会拼图》的训练要求有两项:1说说你用纸片拼成了什么,是怎样拼成的。2评一评谁拼得好,谁说得好。
第一年教学这节课,我们担心孩子们会在课堂上顾着剪纸片、拼纸片,闹喳喳的,把交际课上成了手工课。所以我们决定先布置孩子们课前在家把拼图做好,课上重点用来交流制作的过程和点评同学的作品。没想到虽然有不少同学照着例图的样子拼出图案来,课上却连“用 来做 。”的句子都说不清楚,更别说介绍制作的过程了。结果一节课基本上都用来维持倾听的秩序,然后就由那么十来个口齿相对伶俐的孩子撑过去了。
第二年,我们有幸同口语交际教学课堂实录获得人教社一等奖的林曼如老师同级科,我们就专门请她以《我会拼图》开了一节公开课。在课上,我们看到了林老师先用童话语言带着学生认识圆和半圆的家族;接着又示范性地拼出了猪头的图案,引导学生按照拼图的顺序一句一句地说出了拼图的过程,学会介绍过程的一般方法(先……接着……再……然后……最后……);然后学生开始情趣盎然地制作自己的拼图;最后,孩子们又尝试着运用刚刚习得的介绍方法,开始稚气地介绍自己的作品……
就在林老师的这节课上,我们得到了不少启示:她对一年级学生学力的定位把握得极其准确,先由拼图的部件名称,再到拼图时“用 来做 。”的单句训练,然后上升到介绍过程的一般方法,她都切切实实地教给了孩子们表达的方法,孩子们也实实在在地得到说话的训练。更让人叹服的是她大胆地把拼图的过程安排到课堂上来,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异常鲜活!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其中的不足,如孩子们拼出的图案内容不够丰富,用来介绍作品或点评谁拼得好、谁说得好的时间不足等。
所谓学以致用,第三年,我们又安排了入伍将近四年的陈老师再上这一节课。课上,我们欣喜地看到陈老师除了发扬林老师去年公开课的优点外,还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课前让学生预制拼图的部件(用以节约拼图的时间,增加说话训练的时间),课上增加例图的展示(用以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并在学生拼图的过程播放背景音乐,渲染出一种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
三年的教研就这么过来了,也许我们的步子的确显得蹒跚,但是对于如何上好一节口语交际课,我们自信已经摸着了一些门道!
第二个故事:创编新试卷,我们出了成果。
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是随着课改工作的逐年推进,我们发现,传统的纸笔考试中,往往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命题平淡呆板,缺乏人文关怀,未能很好地调动学生考试的热情。04/05学年度,我们在我校语文教研组的授意下,开始尝试创编具有人文情味的新试卷。我们的具体举措是:1增强卷面语言的人文性和激励性;2刷新题目的形式,融入情趣性;3追求图文并茂,使卷面赏心悦目。4注重命题内容的开放性与创新性。(具体例子另附。)
尝试一年之后,由本人执笔撰写了《创编试卷例谈》一文,在教研组会上进行工作汇报。该年度末,本人又建议组中的陈泽装老师以创编试卷为题材,以我的总结为参考资料,着手撰写年度教学论文。结果,陈老师不负所望,以《新航点,新要求——我校语文综合考查卷创编例谈》一文一炮打响,一举夺得了澄海区年度语文科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这项成果,我们把它看作是对备课组教研活动的有力的肯定!
第三个故事:一首《静夜思》,叶老师上出了岁月积淀的厚味。
05/06学年度,学校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紧锣密鼓地启动了校本教研系统工程,要求各教研组开展多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特别要求备课组内的研究课,每学期每位任课老师至少承担一节。就这样,我们组教龄最长的叶老师也被推上了教研的前沿。
上学期,她为我们上了古诗《静夜思》一课。课上,她由猜与月亮的关的谜语,引入与月亮有关的古诗《静夜思》;再扣紧题眼“思”字的认识与拓展,让学生初步晓得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产生思念的情绪;学完随诗句出现的生字词后,她在引导学生感悟诗句的内涵时,采用了富有新意的做法:一边播放世界名曲《思乡曲》,一边娓娓动听地讲述着孩子们生活经验中可以触及的游子的情思,以及诗人李白创作这首诗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借助音乐的魔力,把学生的思维推进一个深遂的空间;课的末了,叶老师再度播放了《思乡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当一回小李白,诵读这首充满思乡之情的古诗……
评课时,我们一致认为叶老师这节课设计大胆,富有深度与广度,不仅音乐美,说辞美,对古诗的意境诠释得更美,并急着请教她是怎么想到要插播《思乡曲》的?叶老师淡然一笑,说她客串过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对音乐比较熟悉,课上所用的音乐是临时向音乐组借的,播放音乐时的说辞,则是她即兴说出来的。呀!我和两个年轻的小妹都深深地折服了,书本上大师们所说的“用一生的时间来备好一节课”,大概就是这种情形吧!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对精品课堂的孜孜不倦的追求,近几年来,我们备课组的教学案例、论文也在各级评比中屡获佳绩:04年度,叶玲老师撰写的论文《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设计的课例《识字二》均获得区二等奖;陈泽装老师设计的《胖乎乎的小手》教学案例获得区一等奖,汕头市二等奖;本人撰写的论文《让我们帮助孩子们成功达标——谈低年级课外阅读的落实》获汕头市一等奖。05年度,本人设计的《两只小狮子》教学案例获得汕头市一等奖。06年度,王碧、陈泽装老师在品德科的教学中,也有案例设计分别获得区的一、二等奖,陈泽装老师还在汕头市品德科的教学基本功评比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一颗水珠,可以折射出一个太阳,一个故事,镶嵌着一串成长的脚印。纸短言长,发生在备课组里的故事,不尽赘述。我最后想说的一句话是:“讲述往事,我们并不是在沾沾自喜地显摆在教学中取得的点滴业绩,而是在津津有味地享受那些群策群力,为推动校本教研而激情燃烧的岁月;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学校校本教研的步子不会停留,我们老师个人还会不断地成长,我们昂首期待着新的一份工作着的美丽……”